当前日期:

目录

明代,县内集市贸易颇为繁盛,临淮关、府城是物资集散地重镇。逢集习惯有每日集、2日集、10日逢3集、l0日逢4集,相毗邻的集市逢集日期相互错开。
集市贸易还有传统逢会形式。它形成于古庙祭的习惯,年代较久。建国后,逐步演变成物资交流会。如府城农历三月二十日的独山庙会,马蚁山农历三月三日庙会(日军侵华后废),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大庙庙会,农历四月初八亮甲岗庙会,农历七月三十日的九华山庙会。逢会期间,县内及江苏、山东、河南等省的商人络绎赴会。交易品种多以农副产品及日用品、农具等为主。祭神等活动全无。
建国初期,集日基本沿袭旧时习惯,个别有所改动。主要是政府加强对集市的管理,实行公开合理交易,制止私商操纵市场,打击投机倒把不法行为。由于政策措施得力,集市贸易稳步发展。1949年至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稳定市场,国家对一些主要商品及粮油、棉花、棉纱、烧酒、烟、麻、牛皮等加强管理。棉花禁止自由市场经营,酒为糖业烟酒专卖公司经营,其它大部分商品均由国营商业部门和供销社组织收购。从1953年起,国家对粮、油、棉、烟、麻等农副产品和土特产品逐步实行派购和统一收购。集市贸易上市品种仅限三类物资,主要是耕畜、药材、家禽、野味、生猪、蔬菜、水产品、柴草、小手工业品、农具等。1957年派购和统一收购的农副产品完成任务以后,允许多余部分进入自由市场销售。这一时期,国家实行了“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政策,全县集市贸易仍比较繁荣。1956年下半年和1957年上半年,国家允许部分工业品自销,这一时期,全县各集镇上市品种均有所增加。
1958年8月,国务院文件规定:国家计划收购和统一收购的农产品一律不准进入自由市场,完成任务后的多余部分只能出售给国家指定的供销社。提出全民“大跃进”和“大炼钢铁”的口号,劳动力紧张,赶集人数急剧减少。商业部门掀起“大购大销”运动,一切物资统由商业部门独家经营,并且在农村取消了自留地,停止了家庭副业。县内手工业合作社、小商小贩等也大部分升级过渡,不再自产自销,9月份贸易市场基本关闭。各项物资都趋于紧张,“黑市”交易增加,不仅物品极少,而且价格超过国营牌价2至3倍。1960年下半年,国家调整国民经济计划,11月份,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后,1961年,全县集市开放。此后,农业生产好转,赶集人数增多,县内刘府、武店、官沟、曹店、大庙、殷涧、总铺、红心、小溪河、板桥等较大集市,逢集时赶集人数均在1000人以上。上市的农副产品的种类也明显增多,有蔬菜、柴草、豆制品、家禽、鱼类及手工业品等约50余种,以蔬菜、柴草、鱼类为多。1961年后,较大集市的人数达万人以上。集市开放后,群众互通有无,公开买卖,价格逐渐平衡。肩挑贩运小商贩逐渐增多,贩运的商品有五金、日用百货、香烟、肥皂等。交易量较大的有临淮关、府城、门台子、刘府、武店、官沟、大庙、总铺、红心、殷涧、小溪河、板桥等集市。同时,二类物资也部分进入集市,以生猪、家禽、鲜蛋居多。1962年,国家加强对二类物资的管理。12月份,凤阳县人民政府规定:棉花不准进入集市,粮、油、烟、麻、生猪在完成国家收购任务后,允许进入集市,但要优先卖给国家或供销社;畜产品、废品、国家计划供应的工业品、烟、酒一律由国营商业部门或供销社经营。其它商品可以进入集市交易。1963年,赶集人数、上市品种、贸易成交额均大幅度增长。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集市贸易被“左”倾思想视为资本主义的毒草,进行严格限制。1969年,县革命委员会规定:国家统购统销的土布、土纱、羽毛、皮张、药材等以及计划供应的工业品,一律不准自由买卖;农村社队的豆腐坊、粉坊、油坊、磨坊,只能接受来料加工,不准以成品或半成品进入市场交易。1972年,将全县各集市的传统集日统一规定为一、四、七集期,并推行过“社会主义大集”。1973年,府城、临淮关、总铺、刘府、门台子、武店等交通要道,设立粮油检查站,阻止粮油外运。在农村发展“割资本主义尾巴”运动,遏制家庭副业的发展。对允许上市的极少数三类农副产品也统一限价,指定地点销售。这个时期是建国后集市贸易最萧条的时期。
1978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形式,决不允许把它当作资本主义经济来批判和取缔。尔后,县内的集市贸易又陆续发展起来。原逢集的集镇,恢复传统的集日,集市逐步呈现繁荣的景象。1979年,国务院批转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会议的报告》,放宽对农村集市的管理。县内规定:除棉花、烤烟外,社队和社员的农副产品在完成国家征购、派购任务后,允许上市交易。1980年,恢复贩运、批发等贸易,鼓励多种经营形式。1985年全县有大、小集市37个,其中较大的牛市7个,猪市5个,粮油交易市场9个。
集市贸易的恢复,为城乡交流提供了方便,促进农村经济活跃和发展。县内的传统庙会,由政府组织指导,向外发函邀请,盛况空前,尤以府城的九华山会和独山会为盛,会期三日。赶会者不仅有县内商家、顾客,还有蚌埠、宿县、淮北、滁县以及鲁、豫、苏、徐等省市的客商和邻县的客商。上市品种有农具、牲畜、农副产品、工业品、副食品、日用百货等,百业俱全,应有尽有。传统庙会逐步演变成物资交流会。1985年府城的独山物资交流会赶会者达9万人,成交额9万元,九华山物资交流会赶会者达15万人,成交额12万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