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古道
设治前嘉山大部份地方僻处于盱眙、来安、滁县、定远边陲,素称“弃地”,官道不经,交通闭塞。据清光绪《盱眙县志》记载:境内有建于隋代招信至濠州驿道一条,辟修于隋开皇初年(582年)招信县隶属濠州时。路线为招信县二十里铺、查家渡铺、爱棠集、梅城寺、濠梁。元至正二十年(1291年)招信县并入盱眙,驿道遂废。至今路迹仍可窥见。沿途尚有17座“墩”(俗称烟墩子)和三座店铺遗址。
(一)泗浦古道:为古泗县、五河往来于南京的商道,亦称“江淮中道”。路线为井闲(五河境)~古沛~铺子岗~洪庙集~映山集~罗家岭~风现集~老三界~严家集~张八岭入滁州境。据《嘉山县志手稿》洪泽集圣宫考记:“……洪庙集商业盛于有明,至清初康熙十九年泗州城淹,洪泽湖水倒漾,商民逃避,南徙明光,洪庙集遂漫患为墟,洪庙集淹没,‘江淮中道’交通中断(池河北向西改线),由五河县南小溪集进入嘉山境,经徐天岭、吕桥头、岗子集、明光到映山集入故道,至清末,湖涸滩地放领”,又恢复洪庙集故道。建国后,此古道仍为商旅通行1981年建成泗浦国道线路,嘉山县境内路段,基本仍沿原“江淮中道”路迹。
(二)淮六古道:六合古为江北较大商埠,淮河下游南北部分城镇货物多源于六合,淮六古道亦经本县境,自范老嘴子~女山湖~王摆渡~津里~十五里井、白沙王~涝口~黄庵~开门岭~三里庙~自来桥~陡山~屯仓(来安境)~六合。津浦铁路通车后南北货物大都由铁路运输,此路交通渐断,现本县白沙王至自来桥一段县内公路阴晴均通车,余皆为人行小道。
二、公路
(一)定盱路:定远经嘉山至江苏省盱眙县,干线,全长115公里,定为706号省道公路,嘉山境内,合原明定、明盱两条干线为一,由凤阳梅家市北82K+000处入本县境,经马岗、明光、石坝、鲁山、涧溪入盱眙界,路基宽10米,路面宽7米。其中,明盱段前身为明(光)蒋(家坝)公路辟修于民国24年(1935),初名明蒋路,本县修筑最早之公路,为西北军二十六路军孙连仲部四十四旅旅长张华堂奉令率军修筑。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数次强迫沿途居民整修,时修时废。建国后,本县交通部门首先抢修此路,拓宽路基为7.5米(原4.5),1950年通车,改名为明盱公路,1962年复修建明光至太平集17.2公里,为渣油路面。本县有3条县内公路都由北段分支。明定段,原名明定路,全长55公里,本县境内13公里(到明光西郊并入泗浦路二公里)。民国28年(1939),日军侵占嘉山后,为了与占据定远的日军取得联系,强迫居民修筑,临时架设马岗、梅家市两座便桥通车。民国33年(1944)复行整修。后马岗桥毁,断绝交通。建国后本县于1958年整修路面,架设便桥,临时通车。1971年改建桥梁后,拓宽路基至18米,加铺砂石路,1975年铺筑渣油路面7.7公里。
(二)临嘉路:临(淮关)至嘉(山)公路,由淮南市经凤阳县临淮到达嘉山,省确定为608号省道,原名明临路,民国23年(1934)由安徽省公路局规划,民国24年春,西北军二十六路军孙连仲部奉令与明蒋路同时修筑。日本侵略军占据明光后,曾整修,后又失修荒废,大部分改路归田,仅有一线路迹。建国后1975年整修铺筑了碎石路面,晴雨通车,全长45公里,入本县境0.4公里即并入国道泗浦公路。
(三)泗浦路:为北京至福州104国道线通过安徽的一段,又为南京军区确定的战时保障公路,故称国防公路。经嘉山一段即为古“江淮中道”原路线,从五河县大坝山林场54K+321进入嘉山境,经桥头,岗子集、明光、映山集、罗家岭、老三界严家集、张八岭南128K+100入滁县段,历程73.66公里。1972年开始测量,1978年施工,1981年12月竣工,1982年5月1日正式通车。路面结构为石灰稳定土底层,厚度4公分,路基宽8.5米,面宽7米,穿越县城明光路段基宽12米,面宽9米,老三界至滁县段37公里,另增设坦克铺道宽4米,路拱横坡度为百分之二点五,桥涵载重标准为一汽十五、挂八十。新建大桥1座、中桥4座,小桥19座,总长 882.3米,涵洞283个,国家投资每公里12.5万元,技术标准三级。为纵贯本县全境的一条现代化公路。1985年行车日流量为1021.3次,北经徐州,南通南京,对巩固国防,发展工农业生产,分担铁路运输,具有重要作用。
(四)支线:
(1)来涧路:自涧溪分支至自来桥现张山子与来安县内公路相接。经本县白沙王、涝口、自来桥至来安县,是嘉山至来安县道,嘉山境内长30公里。路基宽10米,路面宽7米,1954年辟修土路通车,1966年改建砂石路面,沿途设白沙王、涝口、自来桥3个养路道班,养护正常,路况良好。
(2)明光至旧县公路,明光至柳巷公路:是本县境内修建较早,历程较长的两条县乡道,1985年,由潘村修建一条长24.7公里公路至旧县,与明旧路接,将明旧、明柳两条公路连成一线,成为一条循环公路,其走向是:明光~明东~苏巷~大郢~邵岗~女山湖镇(旧县)~大码头~太平~潘村~紫阳~古沛~桥头~洪庙~明光,历经11个乡镇,全长115.3公里。
原桥柳(巷)路仍通车,潘村至柳巷一段长7.5公里,为砂石路面。
(3)三太路:定盱路东段由本县太平集分支南向西达三界车站的一条支线,长 42公里,1971年修建泥结碎石路面,路基宽8米,路面宽6米,北自太平集经柳柏塘、丰山集、管店林业总场、管店油库、刘桥、西区、老三界至三界车站。
(4)柳三路,自柳泊塘分支南向而达三关乡,长3公里,1971年修建。是本县通往东南山区乡道,竹、木、药材等产品均由此路输出输入。北从太平集起至三关乡,长11公里。
(5)石官路:民国29年(1940),日本侵略军占据嘉山时,为使石坝、津里、旧县三处据点联系,强迫民众辟修,路线由石坝经津里而达旧县。建国后,1973年津里至苏巷,由津里转东延伸至官山乡,改称石官路,即由石坝经包集、津里而达官山,历经4乡,长18公里。
(6)紫浮路:1974年划设浮山乡时,为了方便交通,于1981年辟修,长9.5公里,路基宽10米,路面宽7米,1982年竣工通车。
(7)池(河)三(界)路:本县三界至定远县池河,全长28公里,本县境内三界到定远县拂晓农庄5.5公里,1964年建成,1979年经地区公路调归定远县养护管理。
(8)徐司路:由泗浦北段的徐天岭分支通往司巷乡,长5.5公里,1959年建成。
(9)曹高路:由桥柳路上的曹店通往高王乡,长3.5公里,路面宽4.5米,1962年建成。
(10)桥(头)至五河县小(溪)路:1958年大炼钢铁时,为运输丰山李铁矿至明光辟修,长7.12公里。自泅浦公路通车,此路即不通客车。
(11)古高路:本县古沛至高王乡,长4公里。
(五)专用线:本县专用路有4条,共长24公里,4条专线路为明光至化肥厂、三关乡至西区(三关西至西区路长6公里,系由老嘉山驻军接修6公里至西区与三太路衔接直达三界火车站),老嘉山林业总场交通路、太平集至分水岭水库路。至1985年,县内暂未接养公路6条,总长58.3公里。这几条公路都是建国后辟修的,未接养铺筑路面。6条公路是:张八岭至自来桥、嘉山集至严集、津里至苏巷、苏巷至大郢、映山集至丰山集、官山至涧溪。1987年至1990年,对这些公路都已进行不同程度整修和使用。
(六)乡村道路:本县村队之间皆为自然羊肠小道,很不便利,1978年开始对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各乡镇村队每年组织劳力,自筹资金,自行设计施工,修建乡村道路,1981年后随着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乡村道路建设,至1985年,全县基本实现村村通(土)公路,有单车道,机动车辆能进村。
三、公路养护管理
(一)绿化:1959年,嘉山县人委曾布置各公社种植公路行道树,绿化公路,沿途大队配备了护林员,进行管理养护。由于树苗杂乱有栽无管,效果不大。60年代,明盱段、明定段等干线,虽年年栽行道树,均未成林。1973年,县制定了公路绿化措施,规定:公家发树苗,民工建勤栽植,护林员待遇由生产队记工分,树权归国家所有。但仍由于栽时不讲质量,栽后无人过问,成活率不高。鉴于此种情况,1975年,县将绿化公路重新提到议事日程,并确定专人分管,树苗由公路管理部门负责,树权归县交通局,社队负责栽植管理,更新成材树实行“三七分配”。树苗用法桐、白杨为主。干线两边栽双行,支线栽单行,选配专业护林员,由社队付给劳动报酬,调动了生产队护林的积极性,沿途生产队均在管辖路段的公路旁建一护林所,配一专业护林员,管理养护。至1985年底,全县公路沿线栽植行道树共达十五万四千五百多株,绿化里程229公里,占公路总里程70%。定盱路的绿化为全县之最,大部分地段树木成荫,当车辆驶入其间,便满目绿荫,使人顿觉精神一爽。1986年至1990年,本县于每年冬春,组织群众在公路两旁植树,共栽植行道树85万余株。
(二)养护:建国初期,公路毁坏严重,经发动民工积极抢修,干线公路如定盱段于1950年即恢复通车,圣于公路养护都是临时动员沿途民工义务整修,设有管理机构和养护组织。1957年,县人委颁发《民工建勤和养护公路实施细则》,将公路划分给各乡按所辖地段包干养护。1985年3月,县交通科成立养护大队,为专业养路组织,有工人53人,组成东路、北路两个组,设有定居,在路上流动作业。1964年,县人委根据省《实行公路两种养护制度暂行规定》,实行道群结合的养护体制,干线由国家专业工人养护,支线包给沿线社队管理养护,每公里月工资5元,公路部门与生产队订立合同。1969年,取消道群结合制改用常年代表制,规定干线公路每公里0.8人,支线每公里0.6人配备,成为养路的主要力量。1980年,公路有不能适应交通运输日益发展需要的弯路,在民工建勤中裁弯取直,改进线型,拓宽路基,干线为18米,支线10米。1982年,在全县道班开展建设文明道班活动,广大道工积极工作,各方面均有所改善和提高,被命名为文明道班的有桥头、明东、丰山集、张八岭、徐岭、石坝、白沙王七个道班。1984年,养路工人待遇改为联系路况的浮动工资制,联系所养的路况优差,进行工资升降,以示奖惩。浮动工资实行,路况有所好转。1985年年底,养路工人共197人(内有代表工118人)所养的干支线共 357.9公里,平均每人养路1.7公里。1985年好转率平均为:油路81.52%,砂路为58.9%。建道班23座,共2819.2平方米,工人都以道班为家,吃住在道班,进行正常养护。1982年年底,公路站拥有手扶拖拉机18部,小四轮四16部,带拖的5吨汽车两部,格斯汽车一部,10吨汽车两部,4吨的压路机1部,64匹马力的碾轨机、推土机各1部。1985年至1990年又增添压路机1部及小型机械多部。
(三)路政、监理:路政工作,始于1960,县有8部汽车、15台拖拉机,配备路政员1人,其职责是驾驶员考核、发证、处理车、片收养路费。每年征收养路费5000元,1974年,由于车辆增多,增配路政员2人,1978年,车辆监理站成立,直属交通局。到1985年,由于行车流量逐年增多,路政人员增至6人。严禁在公路及其用地范围内建筑房屋、搭棚盖房、开挖渠道、铺设管道、电线、电杆等;制止在公路和公路排水沟处摆摊、堆物、打场、晒粮、放物、种植,以及任意设置路栏,妨碍行车,督促施工单位在公路附近伐木、采石和从事其它危险作业时采取安全措施,不得损坏公路和堵塞交通;负责清除公路弯道、城镇出入口、交通道口等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段的违章设置,并及时更换交通标志号。1989至1990年,路政人员增至10人,加强对路政管理和监理工作,制订目标管理和岗位责任制,监理负责每年对县内车辆和驾驶人员进行检查、审查,办理驾驶员考核和车辆入户,对交通事故进行及时处理,密切与公安交警大队的配合,1988年至1990年,交通事故已大为减少。
四、客运、货运
民国24年(1935),县内自明光至盱眙县蒋西公路修筑建成,不久,即有私营。汽车经营客运,载客量很少,主要为军事运输。明定路(明光至定远)为民国28年 (1939),日军为沟通明光至定远军事运输所抢修。上述2条公路至建国后1950年,嘉山县人民政府组织力量修复通车,客、货运量很少。1955年,嘉山县汽车站建立,客货运量逐渐增加。六十至七十年代,本县汽车客、货运量主要是经由明盱、明定两条干线,县内支线也仅有少数几条。1980年至1990年,为本县汽车客、货运量最快发展时期,主要干线有明(光)定(远)、明(光)、盱(眙)、明(光)五(河)、明(光)滁(州)、明(光)临(淮关)五条,县内支线亦有较大发展。至1990年嘉山县汽车站有职工280余人,其中司机100余人,客车40余辆,日发车88个班次,单次日发量近7000人,1990年客运量285.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4975.5万人(公里)。全年货运量97.3万吨公里,全年客货运营收入600万元。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深入贯彻,自1980年至1990年,个体运输户大量涌现,明光镇个体运输户刘亚州拥有几部车辆,全县个体运输户拥有各类车至1990年达500多辆,加之县水利局、粮食局等部门专业车队,促进了全县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更加沟通了城乡商品经济流通,方便群众,客货运量亦逐年扩大。
五、铁路
津浦铁路兴建于清光绪34年(1908),清宣统3年(1911年)通车,原由江苏候补道容闵倡建,拟建天津至镇江铁路,容闵筹集资金不足,向美国贷款未成,于清光绪23年(1897)经批准动工,清政府向德、英借款,于清光绪24年(1898)8月商定北段从天津至山东省韩庄,法国贷款承包建造,南段由山东省利国驿至江苏镇江、英国贷款承包建造,复经多次波折,至清光绪34年(1908)12月10日,正式签订借款条约,德国出资300万磅、英国出资200万磅,铁路终端点改为南京对岸江北浦口,由吕海为暂办大臣,开始施工。后改由邮政部尚书徐世昌兼任。至1911年全线铺筑完工,路面质量低劣,明光至卞庄及张八岭坡度即有4~6米之差,未筑高取平,影响行车,曾有数次明光开往卞庄货车,上不去坡道倒回明光,造成停车。各站通车能力每小时18对,车站设施简陋,明光站仅有7股道。亦无候车室,复经多年,明光车站始添置部份站房及简易候车室、货运及站台等设施。自津浦铁路通车,明光火车站老站(1974年建成新火车站,沿铁路向北约一里)规模不大,因处于津浦铁路重镇蚌埠与浦口之间,对本县政治、经济和商业发展影响极大,明光一度成为盱眙、定远、五河等县粮食、农副产品集散地。民国16年(1927)至民国19年(1930)在北伐战争和军阀混战中,军阀张作霖张宗昌和孙传芳部均至明光火车站,所部在明光附近交火战斗。1927年5月间,北伐军44军叶开鑫部亦路经此地,蒋介石亦于此时路经明光火车站,并临时下车,在明光火车站约几百人的欢迎会上讲话。
津浦铁路北从西姜进入嘉山县境内,经明光、管店、三界、张八岭由梁岗出境,通过嘉山县境计46公里,嘉山境内有明光,卞庄、管店、三界、张八岭5站,抗战前在明光、管店之间增设卞庄车站,日伪占据期间,1938年至1945年,在明光以北增设西姜车站,管店、三界之间增设张老郢车站,三界、张八岭之间增设小王郢车站,1949年元月沿途桥梁多被国民党军队败退时炸毁,明光池河大桥亦被炸毁,使铁路交通中断。1949年2月,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本县人民积极协助铁路职工和工程技术人员抢修沿途铁路桥梁,明光池河大桥被破坏严重,经加固公路木桥,保证火车临时通车,至7月完成明光大桥修复工程。建国后1954年于卞庄、管店之间又增设金张车站,张八岭南增设梁岗车站,1961年复线完成(1958年施工)通车,先后撤销西姜、小王郢、梁岗车站。本县境内现有明光、卞庄、金张、管店、三界、张八岭6站,其中明光车站较大,属三等站,年货运输量约1500至2000万吨。在建设铁路复线工程中,筑平明光至卞庄和改线张八岭处共约10公里低坡。铲除了数十年高坡阻力,1973年于明光北段改线4公里,并改建现代化池河大桥,车站北老道口增建地下道,于三界站车4公里处改线1公里。建铁桥1座,道上铁轨大部分改换了长轨,维修养护正常,铁路质量大大提高。
各站股道延长,总计约5万余米,容车量由80辆增至600辆,通车能力由18对增至60对,经国家和铁路部门投资,1974年12月,明光车站新站建成交付使用,共投资1100多万元,扩建438.5平方候车室1个,东西站台各长500米,防雨棚各150米,新建货运仓库104.5平方米,零担仓库面积751平方米,3个货位,可堆放货物100吨;整车仓库1580平方米,25个货位,可堆货物1500吨,货物站台 1994米,17个货位,可堆放货物5404吨,装卸线路长786米,可装卸货车55辆,通车量每天106对(客车31对),及地下道,候车室前广场等设施。明光站下设养路工区、通信工区、信号工区、桥梁领工区、发电所、电话所及公安派出所、卫生所,干部职工113人,客运、货运管理及站容、秩序与老站对比,均有很大改变。货物装卸均已机械操作,运输量逐年上升。
附:京沪(津浦)铁路嘉山县境内里程表

六、桥梁
(一)古桥:本县古桥众多,约60余座,今尚存者3座,有遗迹可考者23座。
尚存古桥:
(1)磁器大桥:位于桥头乡,泗浦路支线,桥头至柳巷公路起点上,为招信至濠州驿道古桥,始建年代无考,清道光年间,吕有让倡捐重修,立有碑记。今西端碑座尚存,碑石残断,横铺桥上,尚见二石,文字磨灭不辨,桥为三孔石拱桥,全长21.15米,宽4.75米,跨径113.5米,高4.4米,桥面栏杆已毁,桥身尚好,能通车。
(2)自来桥:据《盱眙县志》(乾隆本)记载:“自来桥在治西南90里,桥为滁县、来安大路,桥石系大水流来,故名。”清雍正五年冬,程初等捐资重修,立有碑记,其文:“……按桥之名,考之碑石,元至正元年六月二十三日,其日,时洪水泛滥,忽有大石,顺流而上,止于涧侧,居人移之,跨涧为桥。”“石系大水流来”,但大石跨涧为桥,始于元至正元年,立有碑石,定有所指“……以故知镇以桥名非桥以名镇也。”知桥建于有镇之前,后以大石为面,改建石拱桥,年代不祥。桥位于自来桥镇南半里许,东西横跨涧沟,为一孔石拱桥,长12米,宽4米,跨径5米,高6米,桥面两边栏杆及两端石兽已无,桥面为长方型大石板,长3.88米,宽1.45米,有断痕。
(3)三界南大桥:位于老三界东南半公里许,是老三界至滁县古道上较完整的古桥,一孔石拱,长10.6米,宽3.8米,高2.4米,民国初年曾复修,现桥身尚完整。
尚有遗迹古桥:
(1)乐善桥:在明光东南半公里许,两端有乱石堤。据记载,清道光年间,水大难行,堆积乱石,遂名乱石桥,重修挖出石碑,原名曹府桥,道光十六年修成,后改名乐善桥。1962年原路改线桥废,1977年被拆毁。
(2)三板桥:在乐善桥东偏南,与长堤连接,明光里人李泽同有“双桥春涨”诗,为明光十六景之一。1962年原路改线,桥废1975年被拆毁。
(3)顾家桥:在明光东南,曹国长公主坟石柱沟东300米,距明光2公里。二孔石墩石板平面桥,桥长7.5米,宽1.3米,高1.5米,跨径2.46米。1975年改建四孔平板桥。
(4)自然桥:桥在明光东南大庙李庄,距明光4公里许,居顾家桥以上,桥为一整长石,形势天然,故名。
(5)方家老桥:桥在管店刘家郢东南,又名刘家桥,曾掘出石板,发出有方姓7人,故名方家老桥。
(6)欧家桥亦名长寿桥:桥在明光西南马陈庄西北、横山坡下,距明光23公里,属横山乡,已圮。
据该乡大塘陈老人云:先世本姓欧阳,改姓陈氏,马陈庄原为欧阳氏之马棚,其北仓杨胡庄石庙内基础有“欧阳庄”三字古碑,重修后亦名“长寿桥”,石碑尚在。
(7)伦字桥:桥在明光南偏东李山头铁路桥面,距明光4.6公里,属张八岭乡。今以桥为滁县、嘉山县界,桥南有村名小伦庄,桥已圮。
(8)中山桥:桥在明光东偏南,中嘉山西,古中山集,距明光29公里,在老三界通盱眙之古道上,桥东南有庄名倒桥,属三关乡,桥久圮。
(9)通汇桥,俗名弓腰桥,桥在明光东南,自来桥镇南门外,相传为泗州千总于清同治年间所建,至民国年间改建石板平板桥。
(10)涝口桥:桥在明光东南涝口乡,距明光43公里。
(11)白沙王淤桥:桥在明光东南36公里,白沙王街北200米许,久淤,桥脊石尚露。白沙王古名南白沙,相传河流东移,此桥足微,故名淤桥。
(12)太平桥:桥在涧溪镇两坝中,安淮圩东、清代汪象文建,因河水退落,被泥沙淤塞,1962年拆毁。
(13)殷家涧大小桥:清同治年间邑绅吴棠所建。桥在明光东28公里鲁山乡境内。
(14)团山凹桥;桥在明光正东小横山西团山凹下前赵庄,距明光18公里,现属石坝乡。
(15)坝头程桥:又名永安桥。桥在明光东偏北,坝头程西南,石坝通津里路上,有石碑刻“永安桥”三字,距明光16公里。现属包集乡,1983年改建成公路桥。
(16)侯家桥:在明光东山山西北侯家郢西,距明光19公里,久圮。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修明蒋公路时改建成木桥,建国后两次修建,现为轻台圆形拱桥。
(17)魏桥:在明光东10公里魏郢东南,方家涧庄西,桥横跨方涧,石墩,三孔平板石桥,为民国五年(1916)薛家岗张莲亭倡捐重建。
(18)双龙桥:位于明光北偏西桥头乡爱棠集西,古招信濠驿道古桥,原桥已毁,现存为改建桥,仅能行人,二石龙头尚在,雕刻精古,引颈欲升。
(19)陶桥:始建年代无考,清雍正八年曾被水冲毁,由当地和尚化捐重修,后又由地方富绅“土百万”出资,乡人出工重修。桥为一孔砖拱桥,在潘村乡境内,已圮。
(20)魏家岗桥:在明光北城湖西崖,魏家岗西南,距明光28公里,属桥头乡。
(21)王妈妈桥:在蒲子岗东桥头乡,桥旁有八角形田,相传昔有耕者,梦次日有八仙过此,醒而守候,竟日遇八丐者,因求药,治活人无数云。
(22)后蒋桥:在岗子集东北后蒋庄南,为众姓合修,建国后改建公路桥。
(23)西大桥:桥在古沛街西,桥下涧流甚清,妇女多在此浣洗,汪雨相作有“西大桥春涨”二首。
(24)狮龙桥:据《盱眙县志》(乾隆本)记载:桥在唐兴乡旧县镇,桥南北有石狮、石龙二首,邑人陈锴、陈镮、陈铉重建……。“狮龙桥涧水”为旧县十景之一。桥位于古招濠驿道东端,距明光33公里,女山湖镇西“桥头村”即以此桥得名,遗址仍在。
(25)明光南桥:在明光南,桥身已圮。
(26)江家桥:在洪庙集东。已圮。
(27)钟落桥:在右坝南,1962年石坝水库建成。淹没水底。
(28)二郎庙桥:在古沛集东南二郎庙南。已圮。
(29)三叉口桥:在明光北草山北林下。已圮。
(30)杨公庙桥:在杨公庙小街北。已圮。
(31)五板桥:在明光北王家巷北。已圮。
(32)福临桥:在老三界南小街处。已圮。
(33)云桥:在明光东南净山西下。已圮。
(34)坝头蒋桥:在横山集西北。已圮。
(35)汤家桥:在老三界南湾里庄。已圮。
(36)凤桥:在横山乡来凤桥北。已圮。
(37)在王家桥:嘉山集北井儿王庄南。已圮。
(38)吴家桥:在信山西北。已圮。
(39)瓦石桥:在信山南。已圮。
(40)蒲塘桥:在明光东南蒲塘李庄。已圮。
(41)涧沟桥:在山高庄西南。已圮。
(42)小淮市桥:在明光东北小淮市南,已圮。
(43)卞大郢桥:在明东乡卞大郢南,已圮。
(44)周郢桥:在明光东北周郢西,已圮。
(45)杭家桥:在洪庙乡河墩庄西北,已圮。
(46)贺郢桥:在明光东北贺家郢,已圮。
(47)香灵寺桥:在香灵寺山庄坡下,已圮。
(48)孙家桥:在岗子集南,已圮。
(49)坝陈桥:在岗子集北于家南下,已圮。
(50)湖稍桥:在铺子岗北,已圮。
(51)前赵桥:在小横山西北前赵庄,已圮。
(52)下陈桥:在小横山北下陈庄,已圮。
(53)丁板桥:在小横山东北,已圮。
(54)嘉山桥:在三界车站公路后。已圮。
(55)福宁桥:在三界车站新街头,已圮。
(二)公路桥
(1)池河上木桥:桥位于明光西郊,铁路大桥北明临路,当河上,民国25年(1936年)修建,木身木面五孔木桥,民国26年(1937)冬,国民党军为阻止日军进犯,将桥烧毁。
(2)池河下木桥:明光西郊,铁路大桥南,池河下渡口处,日本侵略军占据嘉山后,民国28年(1939)修筑明定公路时建造此桥,沟通明定、明临公路。1949年元月明光曾经加固此桥临时通车。铁路桥修好通车,木桥拆除。
(3)魏桥:定盱公路明盱段上,日本侵略军占据嘉山后,民国29年(1940年)整修明盱公路改建为二孔的石拱桥,质量低劣,次年被水冲倒,后改建石台铁轨梁木面桥。
(4)涧桥:在明光西南马岗西高家庄南,民国六年(1927年)北伐军44军第二旅,因地方姚姓搭桥浮费,罚建此桥。民国20年(1931年)大水,桥石冲尽,桥久圮。
(5)洪庙新堤桥:相传池河故道经此,民国14年(1925年)洪庙渡租款所建,久圮。
(6)南朱桥:桥在县北偏西,南朱庄西半公里两坝间,民国九年(1920年)由蒋贤独修。久圮。
(7)池河大桥:位于泗浦公路80K加358米,明光西郊铁路大桥北池河上,距明光1公里,是泗浦公路经嘉山的一座大桥,结构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下型,13孔,每孔跨径30为,桥长395.7米,下部为孔灌柱桩,桥宽9米,桥面中行车道宽7米,两边人行道各宽1米,高22.232米,最高通航水位为15.5米,最高水位18.84米,流量为3100秒公方,百年一遇洪水水位19.03米,流量为3670秒公方。地震烈度为8度。系省公路局勘测队设计,省公路工程队建造,1978年3月施工,同年12月竣工,造价1888617元,质量良好。沟通泗浦、明定、明临、明柳、4条公路,为明光西、北交通咽喉,规模仅次于淮河大桥。
(8)新河大桥:桥位于定盱公路嘉山境内的东段涧溪东1里许的新河上,桩号:48加764,为嘉山境内仅次于池河大桥者。钢筋混凝土双曲拱,下部石墩台,桥长140米,1975年3月建成。
(9)西徐桥:位于泗浦公路嘉山境内北段,钢筋混凝土下型,桥长49.5米,桥面宽7米,载重汽车15吨,1979年建成。
(10)白石板桥:泗浦公路嘉山境内南段,桥长61.36米,载重汽车15吨,1979年建成。
(11)史家湾桥:1979年建成,工型组合板梁,桥长37.1米,桥面净宽7米,载重汽车15吨。
(12)范河沿桥:泗浦讼路上,结构工型组合梁,桥长36.3米,桥面净宽7米,载重汽车15吨。1979年建造。
(13)分洪桥:定盱路上,园弧拱,桥长30米,桥面净宽7米,载重汽车15吨。1977年建成。
(14)魏桥:1977年建成,园弧拱桥,长36米,桥面净宽7米,载重汽车15吨。
(15)涧溪桥:定睛公路嘉山境内东段,桥长44米,桥面宽6.4米,载重汽车15吨,1959年建成。
(16)古沛桥:三孔木桥,1972年改建,桥长44米,桥面宽6米,载重汽车15吨。
(17)黄桥:全长30米,载重汽车15吨,为滁县地区第一座新型桥梁,地区公路总站于此桥建成时组织各县站至此,并赠锦旗一面。
(18)赤山桥:1985年建成,老式石拱桥,全长99.4米,桥面净宽7米,载重汽车15吨。
(19)潘村机站桥:1959年造,桥长31米,桥面宽7.1米,载重汽车15吨。
(20)白沙王桥:来(安)涧(溪)公路。白沙王南首,桥长73.5米,载重汽车15吨,1973年建成。
(21)自来桥南桥:自来桥镇南1公里许,园拱,桥长52.8米,桥面净宽6米,载重汽车15吨,1974年建成。
(22)自来桥北桥:来涧路自来桥镇北,长29.6米,桥面宽6米,载重汽车15吨,1977年建成。
(23)官山桥:石双曲拱。全长26米,面净宽6米,载重汽车15吨,1974年建成。
(24)林场桥:位于三太路林场处,桥长50米,桥面净宽6米,1970年建成。
(25)三界桥:桥长6.5米,桥面净宽6米,1971年建成。
(26)农场九号桥:位于农场道路上,载重汽车15吨,桥面净宽6米,1975年建成。
(27)毛桥:1982年建成,桥长32米,桥面净宽7米,载重汽车15吨。
(28)五七桥:桥在池(河)三界路上,结构钢混凝土双曲拱桥长45米,桥面净宽4米,1968年建成。
(29)向阳桥:池(河)三(界)路上,桥长45米,桥面净宽4米,1968年建成。
(30)河墩桥:临嘉路,桥长34米,桥面净宽7米,1980年建成。
附(一)嘉山县1972~1990年主要年份变通运输情况统计表

附(二)嘉山县1985~1990年公路养护情况统计表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