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解放前,县内绝大部分山地、树木属私人所有,一些偏僻荒山、树木均属公有。
解放后,根据《土地改革后》规定,全县进行土地改革后,将地主占有的山林分给农民,较大的均归集体所有。寺庙树木和具有军事、经济价值的大山归属国家所有。
1952年,省、地要求在铁路两侧植树,谁栽谁有,谁管谁得益。本县铁路沿线乡、镇发动与组织农民广泛植树。1953年至1958年,县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号召植树造林,执行谁栽谁有政策,秋冬之际,进一步加强封山护林工作。加强护林防火和封山育林,先后建立老嘉山、西桃园、紫阳、鲁山林场和省属老嘉山林场,及卞庄林场,加强国营林业管理。1959年至1963年,根据中央颁布农业60条和林业18条,县抽调干部会同有关乡林场,本着国家集体发展林业生产原则,划定国营林场和乡村林场范围界线,确定山林权。1973年起,本县各级政府进一步认真贯彻“国栽国有,社栽社有,队栽队有,社员在自己住宅植树,林权归个人所有”政策。1975年至1976年,全县进行林业大清查,本县共有林地163936亩,其中国营林地82732亩,集体林地81204亩。根据省委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林业“三定”政策,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实行了林业责任制,承包到户,承包者遵守山权、林权、采伐权、出售权“四权”归队的原则。到1982年元月,全县林业“三定”工作基本结束,共划出自留山141476亩,责任山736344.4亩。1981年,全县国营林场和社队林场连同荒山均实行“四自”制度(自育苗、自插、自管理、自得益),承包到户,放手让群众大造山林、造福人民。至1985年,全县各区、乡、村均出现了一批林业专业户,促进了林业的发展。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树 种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