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87年,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385家,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27家;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358家,其中,市属集体所有制企业53家,城镇街道工业76家,农村乡办工业187家,其它形式工业42家。重工业企业172家,轻工业213家,均为小型企业。此外尚有部分中央、省、地属大中型工业企业,现将各类重点企业简述如下。
一、市属工业企业
市酿酒总厂始建于1949年10月,在5家私人糟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为全民所有制综合性企业。目前厂区占地面积11.77万平方米,主厂房建筑面积3.69万平方米。 50年代初,县酒厂分南北两厂。厂址分别设于南大街208号和胜利街。1952年2月,北厂并入南厂。1953年3月,划属滁县地区,同年12月与明光酒厂合并。1954年2月恢复。1965年县酒厂开始试产大曲酒。1969年9月,酒厂新建年产1000吨的96°酒精车间试产成功,符合国家标准。1984年将酒精车间设备改造为年产4000吨生产能力;并新建年产4000吨生产能力的汽酒、汽水车间。1985年将酒精设备改造为年产5000吨的生产能力。同年8月筹建年产1万吨啤酒工程。1986年10月安徽省第三届白酒评比中,市酒厂生产的“丰乐亭”牌醉翁特曲、醉翁特液、醉翁大曲、一级白酒、酒精均荣获省优质产品称号。其中:38°醉翁特液名列全省低度白酒第一,获省轻工业厅科技成果二等奖。1986年9月,更名为滁州市酿酒总厂。10月,经验收取得“三级计量合格证书”;同年,取得“全面质量管理合格证书”。同期在南谯路153号建成啤酒厂。
1987年市酿酒总厂产各种饮料酒99334吨,其中:啤酒1682吨,白酒7591吨(大曲酒1012吨),96°酒精43吨。年产值1457.5万元。销售收入1288万元。有职工813人,其中工人643人。下设13个科室、5个分厂及汽车队、工程队、纸箱厂各1家。1987年固定资产原值676.8万元。专用设备有大曲酒机械化生产线3条,行车5台,酒精塔2座,自动化灌装线4条;主要设备200多台(套),总动力2100千瓦。主要生产特曲、大曲酒、芋干白酒、酒精、啤酒、汽酒五大类32个品种。年生产能力1万吨以上。1987年工业总产值1457.5万元,利润3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85万元/人。
市化肥厂位于滁城创业路12号。占地面积7.9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2万平方米。为全民所有制企业。该厂创建于1970年9月,年产能力3000吨合成氨。1972年1月生产出第一批碳酸氢氨。1975年增扩1台L3.3~17/15°压缩机,1976年产量突破3000吨。1979年更新改造气炉等设备,年产量达4000吨以上。1980年更换Φ450合成塔为Φ505合成塔,增扩1台循环机,年产量达5000吨。此后,继续深化改革,加强技术改造,至1984年形成年产万吨合成氨的生产能力。1984年取得省颁发的“能源计量验收合格证书”。1987年产合成氨1.27万吨,碳铵5.46万吨。1987年固定资产原值880万元,职工总数407人,其中,工人357人。全员劳动生产率2.07万元/人,年产值849万元,利润99.5万元。
滁州纺织厂位于滁城新建路81号,占地面积1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是在全国率先采取集资形式兴办起来的全民所有制中型企业,是安徽省18家重点全能纺织企业之一。
该厂筹建于1981年底,1982年4月破土动土,翌年10月部分纱机投产,1984年底1.5万纱锭全部投产。主要产品有16~42支纯绵纱、涤纶纱、线及各类品种坯布。有5个产品获安徽省纺织厅颁发的优质产品称号,2个产品获安徽省优质产品号;205×205、60×60、48.5全棉细布出口香港、南朝鲜等地区和国家,1987年该厂被中共滁县地委、地区行署命名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先进企业”,安徽省纺织工业厅及国家纺织工业部授予“三无企业”光荣称号。
至1987年共生产棉纱1.26万吨,线1084吨,布628.6万米,完成产值1.08亿元,实现利税1130万元。有纱锭3.83万枚,线锭4160枚;56织机144台,75织机80台,具年生产纱6389吨,线500吨,坯布418万米的生产能力,是滁县地区最大的一家国营纺织厂。1987年实际生产纱4939吨,坯布310万米。全厂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100万元,职工2447人,其中工人1583人。1987年实现产值4274.2万元,利润440.9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61万元/人。
市色织厂集体所有制企业。位于滁城三八巷149号,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6万平方米。
该厂前身为协成布厂,创建于1950年。1954年7月改为国营滁县专区协成布厂,1956年改为国营滁县协成布厂。1960年6月、1961年底先后与民政系统县福利综合厂、商业系统的县三八综合厂合并,1963年11月改为县三八合作工厂,属集体所有制企业。1984年4月更名为市色织厂。1985、1986年,该厂新产品在安徽省纺织厅评比中,中长涤纶交并纺毛花呢两次荣获省优质产品称号,获得优良产品6个,2等奖1个,3等奖2个。
1987年固定资产原值256.9万元,有织布机205台,其中,44织布机135台,75织布机70台;有高温高压染色机5台。已形成年产300万米色织布生产能力。现有职工775人,全员劳动生产率1.22万元/人。1987年产各类色织布210.21万米,产值943.4万元,利润101万元。 滁州市羽绒总厂位于滁城创业路73号。占地面积1.7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该厂创办于1985年1月,最初由滁州第二纺织厂与汪郢乡羽绒厂联营成立,属集体所有制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该厂初建时白手起家,借用第二纺织厂“金银线楼”和汪郢乡的一套分洗毛加工设备,利用银行贷款购买64台华南牌中速缝纫机,1985年3月正式投产。羽绒服装制品,轻柔舒适、美观大方,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同年在创业路征地19.19亩,建立新厂。1986年底新厂建成。1987年1月迁入新厂房,共有职工25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人。同期“双鹅”牌系列冬令羽绒服装和羽绒被等产品,畅销京、津、东北三省和上海等地。所产男式羽绒服于1986年11月获安徽省羽绒服装评比二等奖。现有固定资产原值10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69万元/人。1987年产各类羽绒服装5.03万件,羽绒被5242床,年产值424.89万元,利润19.49万元。
上海大中华橡胶三厂滁州分厂亦名市胶鞋厂,集体所有制企业,位于滁河路48号。占地面积1.8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496平方米。
该厂早期为滁县制鞋生产合作社,1958年改为地方国营制鞋厂。1959年4月与县皮革厂合并,改为地方国营皮革厂,厂址在创业路2号。有职工320人,产品由鞋类发展到重革、轻革、皮革包装箱等40余种。1962年复为集体企业,改名工农兵制鞋社。1971年5月,布鞋厂正式投产,产品经检验符合国家标准。主要产品有解放鞋、劳保鞋、青年鞋、松紧口布鞋等10余种,年产量达20万双。1971年8月,增加全胶鞋防滑靴的生产。同年10月,改为滁县胶鞋厂。1975年,由县二轻局统筹资金10万元,在滁河路新建厂房,翌年2月建成。1981年与上海胶鞋三厂发展横向经济联系,实行联营。1985年1月联营厂正式投产,当年,被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工厂”称号。1986年,继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目标成本核算,完成产值819.4万元,比1985年增长47.5%,实现利润29.35万元,税收178.08万元,被安徽省石化厅评为全行业“创佳竞赛先进企业”,获银杯奖。1987年续建全胶鞋生产流水线2条,9月投产,年产防滑靴201.36万双,总产值1163.94万元,利润30.81万元,上缴税金252.63万元,被省石化厅评为全省同行业“夺魁”单位,获金杯奖。
1987年拥有主要生产设备:金属切削机床11台,炼胶机10台,切胶机1台,快装锅炉2台,挤出机3台,空压、硫化机各4台,悬挂式全胶鞋生产流水线4条,橡胶化验设备1台(套)。全厂固定资产344.9万元,职工612人,全员劳动生产率1.9万元/人。
市塑料一厂位于创业路68号,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
该厂始建于1969年9月,厂址在三八巷19号。1970年2月投产,职工由16人增至91人。生产设备仅有手扳压力机4台,厂房300平方米,主要产品为胶木瓶盖、胶木钮扣。1971年从上海购进内袋吹塑机生产化肥袋。1974年自制电线机组1台,软管机1台,生产铝芯、铜芯塑料电线。1976年自制宽幅1米的吹塑机1台,生产农用塑料薄膜。1977年试产塑料纺织袋成功。1982年扩建新建厂房4412平方米,购进宽幅1.2米农膜机组,塑料小包装机组,打包袋机组各1台(套),改厂名为“滁州塑料一厂”。此后,继续添置设备,扩大生产能力,1987年成立编织、拉丝、塑膜3个分厂。1987年,塑料制品产量789.39吨,产值332.63万元,利润22.78万元。在安徽省创“最佳”经济效益竞赛中被省二轻厅评为先进企业;被国家轻工业部定为农地膜生产定点厂之一,跻身于全省塑料行业十强。1987年有固定资产原值143.4万元,职工233人,全员劳动生产率1.43万元/人。
市沙河镰刀厂位于沙河镇八角湾19号。占地面积3641平方米,建筑面积2519平方米。
1952年7月初建为沙河铁器供销生产合作小组。组员自筹资金入股,以铁匠杨继赞祖传绝技生产明口镰刀,由沙河供销合作社包销。1954年改为沙河铁器生产合作社,发展为职工14人。社址在路东街1号。同年由3盘烘炉增加到6盘烘炉,年产明口镰刀1.5万件。1958年并入沙河公社机械厂。1961年,省手工业局召开全省生产铁器小农具比试大会,该厂2名工人参加比赛获省嘉奖。次年恢复建立沙河镰刀生产合作社,“沙河明口镰刀”被安徽省正式定为地方传统名牌产品。1975年由上级手工业联合社投资5.2万元,购进冲床3台,车、刨床、空气锤各1台,至此,镰刀生产由手工锻打改为机械锻造。该社当年被省、地、县评为“先进单位”,被国家轻工业部农机局定为小农具机械化生产单位。1976年4月更名为滁县沙河镰刀厂,成为安徽省明口镰刀定点生产厂。1982年该厂产“葫芦”牌明口镰刀获省优秀新产品奖。1983年投资25万元建设新厂,1984年竣工投产。1987年生产铁具123.17万件,产值128.47万元,利润11.34万元。1987年有固定资产原值47.7万元,职工105人,全员劳动生产率1.22万元/人。
二、中央、省、地所属企业
滁州卷烟厂中央企业。原名淮上烟厂,始建于1949年。原厂在凤阳县,1950年迁来滁城。曾分别隶属于滁县、滁县地区。隶属省烟草公司,是安徽省五大烟厂之一。全厂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有职工128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39人,固定资产原值4540万元。年产卷烟能力20万箱,其中嘴烟12万箱,是地区最早跨入中型规模的企业之一。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厂发展较快。1987年产值8161.2万元,产卷烟14.34万箱,其中嘴烟3.99万箱;实现利税6581万元。连续4年被行署授予“工业生产先进单位”称号。“七五”期间,该厂从西德、法国、意大利等国引进的制丝线和卷接包设备已全部投产。所产“飞凤”、“红三环”牌卷烟先后荣获省优质产品称号;“醉翁亭”、“红三环”牌卷烟获省“江淮之花”、“消费者喜爱的产品”称号;并于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双双荣获银牌奖。厂址在滁州市清流路。
安徽琅琊山铜矿为安徽省所属企业,位于滁州市著名凤景区琅琊山下,属全民所有制中型企业。1957年筹建,次年4月破土动工,取名滁县铜矿。1959年9月开始兴建选矿厂,1960年4月建成日采选矿石100吨的小型有色采选矿山。1975年9月扩建成年设计生产能力日采选矿石1000吨、实际生产能力日采选矿石650吨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装备的先进矿山。1978年改现名。现有职工2800人,有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130余人。企业占地面积93.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65.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2329万元,是安徽省内较大的地方有色矿采选企业。该矿为矽卡岩型富铜矿床,矿床以铜为主,伴生金,银、硫、铁、钼等金属。主产品为铜精砂、铁精砂,副产品有金、银、硫。1982年以来,坚持以铜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先后建起铜粉末厂、电镀厂、轮窑厂等14个小厂,增加了6—6—3锡青铜粉(填补了省内空白)、建筑、机械、纺织、饮料等产品。1987年工业产值1075.6万元,实现利税119.6万元。企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矿址在滁州市琅琊古道143号。
安徽第二纺织机械厂为安徽省所属企业,又名安徽省滁州汽缸套厂。始建于1958年,由滁县农机修造厂、专区农业机械厂、滁州动力机械厂沿革发展至今。现为滁县地区最大的机械加工制造企业。全厂职工1498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3人;固定资产原值1308万元,各类设备603台。全厂占地面积5.9万平方米。该厂以生产粗纱机、内燃机气缸套、压力容器为主。所产棉纺粗纱机是省优产品,95系列气缸套为部优产品,75、110、105、135型气缸套为省优产品。该厂是国家劳动部第一、二类压力容器定点生产厂,滁县地区唯一的压力容器生产厂家,可承制第一、二类压力容器。厂址在滁州市胜利路193号。
中国扬子电气公司电冰箱总厂为地区所属企业,国家冰箱生产定点厂,全民所有制大型企业。1984年在已停产的地区钢铁厂基础上筹建,1985年投产。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职工231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82人,固定资产原值5495万元。此后,引进意大利西塔尔全套冰箱生产线及技术,所产“扬子——西塔尔”系列产品采用最新“国标”设计,产品造型高雅独特、耗电少、噪音小、冷冻速度快,获得省优、部优产品称号。在全省名优新特产品展评会上,获“江淮之花”金杯奖。厂址在滁州市南谯路129号。
滁州电扇总厂为地区所属企业,前身为地区机床厂,属国家机械部机床生产定点厂。1980年转产家用电扇,改名滁州电风扇厂,开始生产熊猫牌家用台扇、落地扇。1983年改“扬子”牌,产品逐步发展有电子钟扇、声控、电子遥控高级豪华电扇、台扇、落地扇、吊扇、转叶扇、排气扇、微风扇等系列产品,除在国内销售外,并进入国际市场。1985年5月,改名为滁州电扇总厂。有职工1750人,其中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50余名。下属3个分厂,11个车间。主要生产设备183台,总厂固定资产2500万元,占地面积8.36万平方米,生产建筑面积4.41万平方米。可年产扬子系列电扇40万台。1987年被国家机械电子工业部定为重点企业。“扬子”牌台扇、落地扇1983年获省、部优产品,900mm、1050mm吊扇也先后获省优、部优产品称号,1987年在全国名优电扇评比中,“扬子”牌名列第三,获省经委颁发的“最佳经济效益企业奖”。厂址在滁州市丰乐路206号。
滁县地区面粉厂为地区所属企业。该厂是一座以生产面粉、大米、饲料、面袋为主的综合加工企业。职工300名,固定资产原值320万元,年综合加工能力达4.5万吨。民国15年(1926年)为王德财创办的小型面粉厂,新中国建立后为专区大成面粉厂。1954年从大成企业公司分出。1956年划属滁县,1962年复属滁县专区。1976年筹建制粉大楼,1982年投产,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1987年产值1166万元,创税利43.7万元。被省粮油食品局命名为“文明生产”先进单位,连续两年被行署命名为“先进企业”和“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厂址在滁州市工人新村6号。
滁县地区粮油食品厂为地区所属企业,始建于1982年。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502万元,职工403人,技术人员50余人。有4条自动化食品加工生产线。主产各类发酵饼干、系列挂面、方便面、糕点、冷饮、麻油等。与上海益民食品四厂联营生产的饼干,质量按部颁标准达到上海同类产品水平。1987年产值512.6万元。获“创最佳经济效益”省级先进单位、地区先进企业称号。该厂“丰乐”、“康乐”牌挂面获省优产品称号;“丰乐”牌银丝挂面获得首届全国食品博览会铜牌奖。厂址在滁州市南谯路136号。
滁州电视机厂为地区所属企业。始建于1982年,是全国商业系统唯一生产电视机的专业化企业。有职工624人,工程技术人员80名,厂区占地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300万元,有两条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生产流水线,年产能力达30万台以上。1986年,与南京无线电厂开展横向经济联合,生产国优产品“熊猫”电视机。1987年获熊猫电子集团评比总分第二名。厂址在滁州市琅琊古道野芳路29号。
滁州制药厂为地区所属企业。1970年建厂,以生产中、西药和保健药品为主。1987年固定资产原值163.4万元,职工133人。主要产品滁州菊花晶,1987年获省优产品称号。1986、198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地区先进企业。厂址在滁州市丰乐路98号。
滁县地区水泥厂为地区所属企业。厂址在滁州市水库南路2号。始建于1958年,当年9月投产。经过1976、1980、1985年三次重大技术改造,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现有职工1023人,固定资产原值1623万元,拥有两条机械化立窑水泥生产线。设计能力16.3万吨,是地区建材工业的龙头企业。1986年被国家建材局选定为“七五”机立窑节能示范厂,1987年3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荣获省优产品称号,被省人民政府授予1987年省级先进企业和省级节能先进企业。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