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75年以前,本县农村主要搞一些小型副业生产。1975年,县委提出发展社、队企业,1976年有农业企业568个,工业354个,建筑业29个,运输业28个,其他行业190个。1980年社办企业325个,队办企业782个。1982年泥河公社第一个办起大型企业18门轮窑厂,1983年泥河、移湖公社各新建1个年产40万斤的配合饲料厂。同时户办、联户办企业相继出现和发展,全县有建筑建材、饲料加工、矿山开采、食品加工、轻纺手工、小型化工、交通运输、农机修造、商业服务等行业以及农、林、牧、渔业。1984年乡镇企业(含户办、联户办)发展到3204个,其中乡办577个,村办913个。1985年乡镇企业发展到15581个,其中乡办588个,村办1063个,比1984年增加3.8倍。1985年全县有矿山开采业62个,主要有铅锌矿、莹石矿、石料厂、膨润土、耐火材料、硫铁矿、铁矿、铜矿、矾矿等10余种。
1985年,城关区有冶山乡水泥厂,罗埠乡18门轮窑厂、砖瓦厂和油厂,迎松乡4门立窑厂、砖瓦厂和油厂,马厂乡4门立窑厂、农机修配厂,庐北乡4门立窑厂和砖瓦厂等重点工业企业9个。
汤池区有区办4门立窑厂和砖瓦厂,石桥乡4门立窑厂、砖瓦厂和茶厂,马槽乡的马槽茶厂和佛岭茶厂,果树乡茶厂,长冲乡茶厂等重点工业企业7个。
金牛区有区办12门立窑厂和砖瓦厂、区办黄沙公司、郭河乡18门轮窑厂、金牛镇砖瓦厂、福元乡4门立窑厂等重点工业企业5个。
白山区有区办18门轮窑厂、白山镇12门立窑厂、戴桥乡3门立窑厂、金沈乡4门立窑厂、古圩乡油厂、新渡乡渔网厂等重点工业企业6个。
盛桥区有七里乡18门轮窑厂和油厂、东岳乡4门立窑厂、魏岗乡4门立窑厂和砖瓦厂、许桥乡华荣村4门立窑厂、许桥乡油厂、盛桥油厂、田埠乡油厂等重点工业企业8个。
缺口区有缺口镇24门轮窑厂、裴岗乡18门轮窑厂、造纸厂、串河村窑厂、滨湖村窑厂、杨柳乡油厂等重点工业企业6个。
泥河区有泥河镇18门轮窑厂、配合饲料厂、砖瓦厂和面粉厂、泥河区油厂、胜岗乡4门立窑厂、兴丰村芦苇厂、天井乡4门立窑厂、齐心村芦苇厂、七桥乡18门轮窑厂、洋河乡农机厂等重点工业企业11个。
乐桥区有小墩乡18门轮窑厂、大化乡4门立窑厂、杨岗乡综合厂、城池乡综合厂、柯坦乡农机修配厂、葛庙乡农机修配厂、乐桥乡窑厂等重点工业企业7个。
庐江县几个年份乡镇企业基本情况表

农村户办和联户办企业是乡镇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82年全县户办和联户办企业仅有2个,1983年有45个,1984年有1714个,1985年有13930个。户办和联户办企业中有工业、手工业及农、林、牧、副、渔等业。1984年出现一批万元以上的专业大户,有运输、加工、饲养、种植、养殖、育苗、编织等专业。以后又出现一批经济小区和联户企业。白山、盛桥、金牛等区渔网生产发展到45000多户,年产渔网377万条。黄陂湖周围6个乡22个村生产芦席年销售200多万张。新河乡1专业户科学培育平菇带动全村32户,成了养菇村。常丰乡朱陈村317户从事家庭芦苇编织,年产芦席50万张,产值115万元,利润34.4万元,户均收入1085元。石头乡石头村何老村民组28户,家家从事渔网脚生产。七桥乡桥东村荒田村民组5户农民办起织布厂,带动全村土纺土织,改变了贫穷面貌。还有一批集体和个体的劳务输出,主要到外县、外省从事建筑、服务、贩运和做临时工等,1985年各种劳务输出45000人。
附:三个老企业简介
杨柳孵坊,民国31年乡人梅文成、梅章迈合资兴办小型孵坊。民国33年将小土炕改造为缸炕。民国36年由梅章迈独家经营。1953年加入互助组。1954年由13个农户组成,加入高级社。以后逐步发展到80多农民参加,归公社管理。现已成为乡办集体企业,年产鸭雏44万只,鹅雏11.2万只,产值40多万元,利润18万元,现有职工35人,固定资产18万元。
柯坦插花尖油厂,厂地原是一座庙宇。清同治四年(1865),徐姓改建成油坊,交郑永丰经营,至今约有120年历史。光绪年间郑姓转让给江家斌等3户合伙联办,主要是来料加工,油质纯正清黄,渣少不浊。1953年加入互助组,1954年入农业社,由13户发展到22户联办。1955年重新改建,1966年扩建,改手工为半机械化生产。以后又逐年添置碾米机、饲料机、轧花机,兴办小商店,现有职工22人,年产值7.21万元,固定资产3.85万元。
高建陶瓷厂,建于清同治初年,迄今已有120多年历史。原是湖北省大冶县李士元迁来白石山小杨庄烧窑货,民国12年后移址于县城东门外柳树巷(今晨光乡高建行政村),1951年发展到5户联营,1952年加入互助组,1954年发展到7户集体经营,由大队统一核算,个人记分,年终分配。1956年加入高级社,1958年至1960年曾一度停产,1961年重新组织集体生产,以后逐渐扩大生产规模,并建成大窑生产。现产品有黄、绿、黑釉色罐子、钵子等40余种,畅销县内外,有固定资产8万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