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道路〕
一、古道清以前,县有古道11条:东至无为县的黄姑闸;东南至土桥、桂家坝,南至王家套;西南至桐城,西至舒城,西北至三河、合肥;北至白石山,东北至沐集、巢县。民国8年(1919),据《庐江陆运调查》记载:庐江陆运大道由县城东通无为县五十里,南通桐城县八十里,西至西四十里铺四十里。其中通无为有平原道路十里,险道四十里,经过东四十里铺;通桐城县有平原道四十里,险道四十里,经过沙溪、罗河;通至西四十里铺全系平原道,经过西三十里铺。
二、公路民国22年(1933)至民国23年(1934),民国县政府组织民工沿古道修建汤池至塘串河的土公路,并沿路兴建简易木桥。日军进犯黄姑闸后,此路中断。
1949年春,为支援解放军渡江作战,发动6万余人参加运输、修路,筑土公路6条:庐江至舒城25公里,庐江至三河25公里,庐江至无为黄姑闸25.7公里,庐江至钱家桥40.5公里,桠岗至砖桥延伸至枞阳桂家坝31.3公里,庐江至巢县沐集31.2公里。后因失修,部分地段毁路改田,只有军埠至庐江、黄姑闸公路尚存,现已改为军(埠)二(坝)公路。
建国后至80年代初,政府组织民工建勤修路,逐步改善路面条件,建成许多永久性的公路桥梁,使全县基本形成以庐城为中心的四通八达公路网。
1、干线公路县有军(埠)二(坝)、庐(江)巢(湖)、庐(江)枞(阳)、裴(岗)桂(家坝)4条,县境内全长156.4公里。其中渣油路面84公里,砂石路面72.4公里,沿途通过大型桥梁2座,中型桥梁14座,涵洞182道。
军二路。起于舒城军埠,止于芜湖对面的江北二坝,简称军二路,又称军芜路。途经本县境内的汤池、庐城、裴岗、无为县境内的黄姑闸、襄安、无为城,全长149公里。民国22年修建汤池至塘串河土公路,民国30年路基毁坏。民国37年冬为支援解放军渡江作战,修复至二坝,临时通车。1958年上半年,整修庐江至裴岗段11公里,路基宽7.5米;年底,重新改造铺筑石子,路面宽4米。1964年修复塘串河至黄姑闸路面;1969年省投资9.5万元,加宽路面至6.2米,1972年竣工;1975年省投资19.3万元,对此路段再次改造,路基加宽为9米,1977年竣工。1976年开始将界牌至泉水口30公里改为渣油路面,至1977年10月底结束。1978年10月,将泉水口至塘串河一段改为渣油路面竣工。
庐巢路。由庐江经盛家桥、槐林、散兵至巢县城,全长76公里。此路原为1.5米宽的古邮道。1958年在土大路的基础上整修路基、桥涵,当年通车,1959年铺成简易路面,1969年重新加宽路基至9米。1972年开始铺浇渣油路面7米宽,投资13万元。
庐枞路。由庐城经桠岗、陡岗、七架桥至十步桥达枞阳县城,全长89公里,县境内34公里。原为1949年春支援大军渡江而改建成的土公路。1958年,修建庐枞公路时改经桠岗、泥河、罗河达枞阳县境,路基加宽为8米,并兴建简易桥涵。1959年重整路基,填方降坡,加铺泥结碎石路面,同时对南门外和大洪安桥两段2.5公里路段加以改线。
裴桂路。由裴岗道班处,向南经金湾、缺口、黄屯、刘墩、石门庵、小矾岭至枞阳县境内桂家坝,全长87公里,县境内长34公里,其中渣油路10.6公里。1950年建成裴岗至缺口段土路基。1958年动员裴岗、缺口、黄屯、砖桥、杨柳5个公社民工,修筑缺口至砖桥路基路面。1960年修筑刘墩至石门庵至枞阳交界处的路基路面。1978年裴岗至缺口10.6公里铺成黑色路面,路面宽6.5米,投资68.9万元。1981年对刘墩至石门庵段改线1.5公里,投资21.6万元。
4条干线公路,设养护道班18个,配常年合同制工人128名专职养护。
2、县乡公路现有22条,全长287.1公里,除花园至矾山3.2公里黑色路面外,其余均为砂石路面。1958年至1983年,由县公路管理站先后接养,并设22个道班,配备专业及常年合同制工人220名专职养护。
庐江县古道古桥古渡示意图

3、乡村公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方便群众运输,1958年以后,社、队自
愿投工投料,自行选线,逐年修建35条,全长170公里的社队公路,其中19条长106.9公里公路铺成沙石路面,并选派人员,定期养护;其余16条,长63.1公里土公路,逐年提高路面标准。
4、专用线路全县15条,长108.5公里。其中柏油路面1.5公里,水泥路面2.5公里,砂石路面100.5公里,土路4公里。专用线公路系厂矿企事业自筹资金兴建的公路。主要线路有刘凤桥至钟山;大矾山至小矾山;北埂头至青帘;东门桥至活塞厂;邓湖至种畜场;石灰窑至水泥厂;东二十铺至327队;石山至美术瓷厂;泉水口至夹山衖;二里店至龙西;黄演冲至泊屋;暖汤岗至渔苗场;白湖农场场区公路和全县林区公路等。
1985年接养公路表


庐江县乡村公路一览表


1985年庐江县专用公路情况表

1985年庐江县林场公路情况表

〔运输〕
建国前,陆路运输仅有独轮手推车、抬轿等工具,运输全靠肩挑、手推、人抬轿。民国35年(1946),全县仅有356辆手车、1100名车夫或搬运工。
一、客运
1、客运站1956年在城北租3间民房,作简易汽车站,属省淮南公路运输管理局管辖,仅有军埠至二坝土路供汽车行驶,由合肥开往庐江、无为、二坝往返运行,晴通雨阻。1957年建庐江汽车站,建筑200平方米站房。1959年3月,县站下放归属六安专署交通运输管理局,同时与县养路大队合并。1965年划归巢湖交通支队,1971年,庐江汽车站隶属“巢湖地区汽车运输公司”。
1982年新建庐江汽车站,站址由老站向西移到中心道口正北,建筑面积2040平方米,总投资额70多万元。售票厅及候车厅均是框架结构,成“一”字形并列的高大建筑物,1985年竣工交付使用。
区、乡设有汽车分(代)站,主要有汤池、缺口、塘串河、金牛、白山、盛桥、泥河、乐桥、长岗等分站以及罗河、矾山、石头等代办站。
2、载客车辆建国前民众外出以步行长途跋涉,少数官家富人雇佣劳工抬轿、担抬坐椅、手推木制独轮车、赶骑小毛驴等代步。1952年,合肥至庐江、无为、二坝之间始有客货联运汽车经过本县。1958年至1963年,全县有载客汽车2辆,218.89公里的通车里程,晴雨通车有116公里。1964年有4辆客车,1980年全县拥有载客汽车24辆,各行业部门机动车辆中有客车61辆。1981年国营汽车运输企业中有客车37辆1560座位。1982年客车增至43辆1800座位。1984年全民和集体共有载客汽车62辆2630座位。1985年开辟多渠道、多层次客运,由以往一家经营转变为多家经营,国营、集体、联户、个体一齐上,全民和集体载客汽车增至76辆3235座位,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拥有68辆2900座位,集体所有制单位拥有8辆335座位。另外,机关团体和个体有机动载客车868辆,其中小型载客汽车70辆,余为三轮车和小四轮车。1968年全县客运量为47.38万人次,1971年为60万人次,1975年为108.67万人次,1980年为267.38万人次,1984年为581.0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为13106万人公里;1985年为631.4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为17355万人公里。
3、县内客运班车1963年前仅有2辆载客汽车在各区所在地往返运行;1963年后陆续开通庐江至塘串河、罗河、店桥、罗埠、石头、果树等班车线路。1985年,县内晴雨通行的客运线路有庐江至汤池、果树、岳庙、石头、牛首、广寒、小河口、梁山、三畈、桂元、沙溪、胜岗、大化、罗河、七桥、店桥、泥河、柯坦、城池、葛庙、盛桥、东岳、庐北、戴桥、新河、白山、黄道、顺港、杨柳、田桥、刘墩、黄屯、双凤、夹板、罗埠、白湖、缺口、矾山、同春、陡岗、唐老院、乐桥等站点。还通行汤池——金牛、乐桥——柯坦、盛桥——田埠、汤池——金牛——庐江、金牛——广寒——庐江、罗河——七桥——庐江、刘墩——田桥——庐江、陡岗——盛桥、金牛——石头——庐江、缺口——黄屯——庐江、缺口——田桥——庐江等区间班车。
4、县外长途客运班车1957年,庐江汽车站建成营运,即开通庐江至合肥客运班车。1958年,六安至庐江班车通车(1965年,庐江划归巢湖专区后停开),始行庐江至无为对开班车。1965年,庐江至枞阳始行对开班车。1968年,庐江开往二坝(1980年延伸至芜湖)。1969年,庐江和巢县互通对开班车。1983年,开通六安至白湖班车,同年增开南京至白湖班车。1984年庐江至江西彭泽对开班车。1985年通行的长途班车有:庐江至上海、南京、合肥、铜陵、六安、土桥、枞阳、宣城、巢湖、无为、和县、彭泽、马鞍山、安庆、芜湖、舒城、九华山。还有白湖、矾山、缺口、罗河、泥河、盛桥、唐老院等站与外地开通长途班车。县外城镇相互开通的长途班车经过庐江时也载客。
二、货运建国初,公路货运极少,1952年货运量仅有3.1万吨,货运周转量为6.9万吨公里。1958年,全县有4辆载货汽车,物资、矿石、粮食等运输量日益增长,为解决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当年由合肥淮南运输管理局从“合肥第三汽车队”调来部分车辆常驻庐江,以粮食、猪、禽、蛋等物资运输为主,庐江站每月按统一货源、统一调度,实施货运计划,避免车辆往返空驶。是年货运量增至14万吨,货运周转量为51.5万吨公里。1961年公路货运量下降为5.2万吨,其中汽车完成货运量0.3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19.7万吨公里,其中汽车完成3万吨公里。1965年,公路货运量为6.69万吨,其中汽车货运量为0.16万吨;公路货物周转量20.81万吨公里,其中汽车5.07万吨公里。1966年,社会车辆统一收归汽车专业运输部门;其他部门不允许从事车辆营运业务,县搬运站车辆由“安徽省汽车运输公司”接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安徽省汽车运输公司庐江第三十三汽车队”(现在的巢湖汽车三队前身)。1970年,公路货运量17.18万吨,其中国营汽车9.02万吨,货物周转量438.05万吨公里,其中国营汽车428.14万吨公里。
1980年,县交通部门有货车42辆,全县各行业部门机动车辆中货车363辆、1292吨位,大中型拖拉机181辆、543吨位。当年全县公路货运量为31.41万吨,其中汽车13.24万吨,国营汽车11.56万吨。公路货物周转量695.88万吨公里,其中汽车605.46万吨公里,国营汽车538.83万吨公里。1981年,经巢湖地区汽车运输公司批准,车站原货运业务,移交车队管理营运,车站专营旅客运输任务。1983年全县载重汽车389辆,挂车35辆,拖拉机195辆;货运量24.56万吨。1985年,载货汽车494辆,1850吨位。从事运输的联户、个体户,有大型拖拉机143台,小型拖拉机1431辆,货运量17.11万吨,其中全民所有制公路运输7.91万吨,集体所有制9.2万吨;货物周转量1012.13万吨公里,其中全民671.13万吨公里,集体341万吨公里。
〔公路养护和绿化〕
一、公路养护1949年春,为支援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修建的6条土公路,人民政府发动沿线群众养护。年底,芜湖公路段无为养路工区在庐江设一养路道班(编为第41道班),承担军二路庐江段50.7公里的养护任务。养路工仅有扁担、镐、锹等简易工具。1955年9月,县在军二路庐江段设3个养护组,共有3名养路工。县政府发动民工义务建勤,将养护任务分配到区、乡、村(社),沿线群众利用冬春空闲时间备料,修复被1954年大水毁坏的路基,在部分路段改木架桥为石台木面桥。1959年3月18日,成立庐江公路运输管理站,下设军二路4个道班,裴桂路1个道班,全县共有15名养路工,养护公路55.7公里,养路任务分配到沿线社、队,队推选固定养路工。1960年,公路站先后改为养路大队和养路工区,1963年1月又改为县公路管理站,全县设9个道班,有71名养路工,养护公路128.1公里。1969年大水,路面水毁严重,省公路局投资9.5万元对塘串河至黄姑闸8.6公里路段加宽加高,全县养路工对盛桥街道路面、盛白路23公里处、裴桂路56公里处以及庐枞路的多处水毁路段进行抢修,使全县的公路很快恢复通车。1970年后,逐步对接养公路普遍设置里程碑、行人标志、县分界牌、道班分界牌、指向牌、地名牌等标号志,全县公路基本达到路容整齐、标号志齐全醒目。1972年,全县公路设29个道班,养护公路250.1公里,有养路工57名,沿线社、队选派常年代表工养护公路,生产队记标准工分,公路站对代表工每人每月补助8元钱(1978年改为每人月付酬31.50元,生产队不记工)。1976年,养路道班始备小型拖拉机、小四轮车,县站购置工程汽车和大型拖拉机运砂石,先后添置破碎机和车装洒水桶。1984年有40个养路道班、71名养路工,养护公路443公里,常年代表工全部转为合同工,其报酬也由公路部门支付,当年有203名合同工。公路路面完好率逐年上升,1970年至1985年间,县站先后10多年被评为全省公路管理先进单位。
全县接养公路的渣油路面除进行小修、中修、大修外,经常性的养护工作主要是挖“弹簧”、填坑槽、铲油包、除波浪,以及油沙封层、治理网裂、泛油、塌陷、啃边等。砂石路面则经常填坑槽、除浮土、挖路肩、打土、复扫回砂、铺装磨耗层,治理翻浆、塌陷等。公路两旁经常清疏边沟、排水、砌驳岸、护桥涵等,做到路无障碍,保障公路运输畅通。专用公路由修建单位选派人员自行养护。1960年开始征养路费,当年征收汽车养路费6476元,由公路站代收,1965年配专职路政员,专管路费征收工作。1966年征收汽车养路费3.4万元,1976年征收46.8万元,1985年征收汽车养路费144.8万元。
1985年全县设有39个道班,其中军二路有汤池、长岗、七里岗、裴岗、塘串河道班,庐巢路有盛桥、石山、廿埠道班,庐枞路有斗笠、桠岗、胜利、泥河、罗河道班,裴桂路有刘墩、黄屯、杨泗、金湾道班,盛白路有许桥、白山道班,白新路有新河道班,庐白路有庐北、戴桥道班,盛三路有田埠道班,二店路有店桥道班,庐桠路有小墩、陈埠、葛庙、金桥、许埠道班,金汤路有汤青、郭河道班,张同路有同春道班,金广路有金广道班,长石路有黄山、金牛道班,七里岗至罗埠路有七罗道班,黄石路有黄道道班,泥刘路有田桥道班,缺矾路有花园道班。全县有正式养路工67人,合同工186人,养护公路448.2公里,养路机械有53辆(台),其中工程车5辆、压路机2台、小四轮车36辆、小型拖拉机3辆、破碎机3台,钻床、钻机、冲电机、车床各1台。
二、公路绿化1961年始在军二、庐巢等干线公路栽白杨树1.6万棵,1963年栽植行道树10公里。其后,逐年在公路沿线栽植白杨、剌槐树苗,1967年在庐江至兆河闸公路栽植白杨树14万棵。1973年在军二、庐巢、庐枞、裴桂、长石、庐柯、盛白、桠唐、盛田等9条公路栽行道树12.5万棵,1975年栽13.3万棵,1977年栽16.5万棵,到1985年底,全县接养公路共栽植各种行道树173.2万棵。所栽树木除公路道班管理外,公路沿线所在的社队将行道树分段包到队,包栽包活,收益归队,所在的大队在公路沿线搭盖护林棚,设立护林员专职看管,对无故损坏树木者,按“损坏1棵树、栽活3棵树、罚款5元钱”的办法处理,使公路行道树的成活率逐年增长,尤以军二、庐巢路绿化覆盖率较高。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水路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