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无城及各乡镇分设商务公所。民国17年(1928)改称商会。民国19年各镇商会下设布业、米业、南货业、漕酱业、瓦木业等行业公会。民国28年,全县有商民抗敌协会18个,会员277人。解放前夕,全县乡镇成立各自不相隶属的商会。无城商会实行理、监事制,各工商业户推选本同业公会理事,逐级推选出监事、常务理事和商会会长。解放初,各镇党委指派工商界人士接管了旧商会。1949年10月成立的无城商联会仍没有完全脱离旧商会的封建把持性。1950年秋,改组了无城商联会。
1953年5月13日举行了无为县工商业联合会的筹备会议。6月7日至10日,召开了无为县工商联第一届代表大会。同时,撤销了无城商联会。会议代表177人、执委37人、监委7人。会议通过了会章,制定了办事细则,设立了总务、组宣、业务辅导3个股,下设襄安、汤沟两个分会,10个办事处,23个工商小组,21个同业工会,4个同业小组。1957年6月4日召开了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1959年1月15日召开了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1962年4月4日召开了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1966年10月停止活动。1988年5月恢复无为县工商联合会。1989年10月17日召开了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代表99名,执委24名,常委6名。
解放初,各地工商业者以商会形式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开展活动,在渡江战役中预借粮食642400斤;1950年认购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仅无城商联会就认购345份,合1021.2元;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捐献人民币28352元。
1953年,县工商联成立后,对工商业者进行爱国、守法和个人前途教育。1954年认购公债48254元,选送114人到合肥、芜湖等地参加政治、业务学习,组织工商业户到上海、南京、芜湖等地参加物资交流会。1955年组织引导私营企业走互助合作道路,到1956年基本完成了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此后,通过组织他们学习、培训、参观来改善经营,提高生产技术,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增产节约,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同时,教育他们守法纳税,配合税务部门进行补查偷漏税工作。在大办钢铁中,工商界捐献人民币94163元,黄金30两8钱、白银1824两3钱、废钢13737斤;在大办农业中捐献13141元,借给国家11820元。同时,在自身建设中进行“一建三查”(建立健全组织制度,查经营思想、经营作风、商品规格质量)的整店工作和“十好”红旗竞赛运动。在三年困难时期,组织家属开展副业生产,1959、1960两年,共办石灰窑1个,饲养场31个,副业收入69537元,解决了家属就业问题,改善了职工生活。1966年10月停止活动。1988年5月恢复县工商联合会。在新形势下,它具有统战性、民间性、经济性的特点,它从解放初的改造型转变为新时期的服务型。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