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末及民国初期,本县城镇狭窄的石板街道排列整齐,但公用设施甚少;乡村村庄密布,小集镇达30多个,寺庙、祠堂、牌坊等建筑物星散城乡。除少数富户筑有深宅大院外,城镇贫民及乡村农户多为低矮茅舍。抗日战争时期,本县城乡遭受严重破坏,时蓉城镇几成一片废墟。
建国后,城乡建设事业逐步发展,县城建设倍受重视。1949至1989年,全县市政建设投资总额1559。9万元,主要用于公用设施。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倡建“新农村”,少数大队,生产队先后组织农户连片兴建整齐的砖瓦房,取代昔日分散低矮的茅舍。后因形式单一,布局拥挤,不便生活而终止。“文革”期间,城乡不少古建筑遭破坏,建设事业停滞不前,1978年后,健全了城乡建设机构,制定了总体规划,增加了建设投资,城乡建设迅速发展。1980至1989年,全县市政建设总投资为10134万元,占1949至1989年市政建设投资总额的649%。至1989年,城乡面貌显著改观。蓉城镇公用设施配套齐全,多层楼房鳞次栉比;主要乡村集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农村住房逐渐趋向钢筋水泥结构,新建楼房各乡镇可见。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及毒性农药的广泛施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1980年后,始加强环境保护,治理污染源。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