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邮驿
民国《安徽通志·交通考》载: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霍邱始建“蓼城驿”,总管县内驿政。置驿马6匹,有马夫6名,每名日支工食银4分,买马补马价,岁支单位1厘,共23两5钱2分8厘。槽铡等项,岁支单位1分,共8两5钱2分,设驿铺13处,配铺司、铺兵45名,传递官府来往文书。其路线有三条。
第一条由县前铺(今县城)至水门塘铺、桑林铺、十里井铺、新店铺,溜子口铺,再至正阳关(寿县)。
第二条由县前铺至陈家铺、油坊铺、石店铺、丁管市铺,再至固始(今河南省)。
第三条由县前铺至十里墩铺、莫店铺、临岗铺、刘村铺,再至庙台铺(颍上县)。
清代沿袭明代体制。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霍邱开办邮局,取代了邮驿制。
民国年间,霍邱仅有县城至正阳关30公里的干线邮路,进出口邮件都由正阳关转运。民国27年(1938年)6月,安徽省国民政府迁至立煌(今金寨)。为加快公文传递,开辟霍邱经河口集至叶集的日夜兼程邮路,与金寨衔接,抗日战争胜利后撤销。
新中国成立初期,霍邱境内有2条环形邮路,另有六安和正阳关两个邮局邮路:西环邮路,由县城出发,渡八里沣河、五塔寺、高塘集、周集、李集、临水集、白马庙、吴集、石店铺、扈胡、乌龙庙、西河集、刘集、张集,返回县城,邮路190公里,
东环邮路,由县城出发,经曹墩、三流集、砖洪集、花果园、刘李集、孟集、潘集、再渡东湖返回县城,邮路140公里;
小郊邮路,由县城出发,经黄家庙、任家沟、汪集,再渡西湖返回县城,邮路30公里;
县南邮路,由六安出发,经清凉寺、洪集、西皋店、三元店、叶集、大顾店、姚李庙、江店至六安,邮路160公里;
县东邮路,由正阳关、左王集、冯瓴子、西隐贤集至正阳关。邮路30公里。
1952年,邮路总长629公里,比1949年增加188公里;全县56个乡有94.2%通邮。
1966年,全县邮路发展到2899公里,其中自行车邮路1049公里;有乡邮投递员37人,公社(乡)和大队全部通邮。
1987年,全县共有农村邮路62条2341公里,乡邮投递员62人,区(镇)、乡、行政村全部通邮。
二、邮政电信机构
《交通史·邮政篇》载: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成立安徽省霍邱县邮政分局,隶属芜湖总局管辖。民国元年(1912)改升为邮局,隶属安庆总局管辖;后改升为三等甲级邮局。民国31年(1942)9月16日,在立煌(现金寨)成立安徽邮政管理办事处。次年,县局改升为二等邮局。三河尖(今属河南固始)、叶家集(今叶集镇)在民国9年(1920)开办邮局,为三等乙级,直属省局管辖。民国37年(1948),三河尖、叶集“两局”改为邮政代办所。
民国9年(1920),霍邱设立电报支局,业务惨淡,于民国12年(1923)撤销。民国32年(1943),县城、三河尖同时设电报局;各配备三管式收报机和哈脱雷式发报机,波长(m)六七、电力(W)五。民国32年(1943)《交通年鉴》统计:7至12月份,霍邱电报营业收入1.06万元法币,发报1038次,后因业务量下降,于民国36年底撤销。
民国23(1934)年,霍邱成立乡村电话管理处,下设叶集、西皋店、岔路口、河口集、高塘集、新店埠、孟集等电话站,担负党政军机关、各区乡的通讯联系。
民国38年(1949)1月26日,霍邱县城解放;霍邱邮政局仍以原有员工维持通信业务。是年5月,皖北邮电管理局派员接管。次年1月,将县邮政局与县电话站合并,成立霍邱县邮电局。
1969年12月,根据国务院和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关于实行地方基层邮政、电信分设的指示》,将原邮电局分设为属地方领导的邮政局和归县武装部领导的电信局。1973年12月,邮政局、电信局合并为邮电局,至今设置未变。1987年,全县邮电机构30处,职工310人,其中工程技术员6人。
建国以来,全县的邮政机构有:
叶集邮电支局民国9年(1920)开办叶集邮政局,为三等乙级,直属省局管辖。民国37年(1948)撤销,改为邮政代办所。民国38年8月撤销代办所后,成立邮务所。1951年改升为四等邮局。1953年改为邮政营业处。1955年与叶集电话站合并,成立叶集邮电支局。
叶集与河南省固始县交界,叶集支局与河南省陈淋邮电所有电话线路联络,并有邮路沟通。与金寨县开顺通达电话。省局自办合肥至金寨邮车途经叶集,交换进出口邮件。
支局下辖三元邮电所(1956年开办)1处、邮票代售处7处,区内有邮路6条、287公里,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80门,用户94户,职工20人。服务本区镇和6个乡、76个自然村。
1986年投资10.5万元,在叶集镇民强路兴建二层楼房1幢,建筑面积560平方米,其中生产用房250平方米。1987年经省局批准为“标准化支局”。
姚李邮电支局1956年将原邮政代办所撤销后成立。管辖大顾店(1970年开办)、洪集(1972年开办)2个邮政所、5个邮票代售处;区内有邮路5条、196公里,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0门,用户34户,职工13人。服务于本区4个乡、40个自然村。
支局位于浦(口)信(阳)、六(安)霍(邱)两公路交会处。合肥至金寨自办邮车途经姚李,交换进出口邮件。
1972年投资1万元;兴建局房1幢,面积230平方米。1987年投资3.9万元,兴建2层楼房1幢,面积250平方米,迁人新址。
长集邮电支局于1958年撤销原代办所后成立。管辖夏店邮电所(1958年开办)及7个邮票代售处。区内有邮路7条、332公里。有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0门,用户42户,职工42人。服务于本区9乡、107个自然村。
成立初,由人民政府拨给公房4间开办业务。1967年投资1.1万元兴建平房1幢,面积141平方米。1986年投资8万元,于长集新街征地2亩,兴建四层楼房1幢,建筑面积630平方米(包括长集微波站用房)。1987年10月,省局批准为“标准化支局”。支局位于霍叶公路中段、长周公路起点,霍邱至叶集派押委办汽车路过长集,交换进出口邮件。
河口邮电支局1953年成立河口邮政营业处,原代办所撤销。1955年与河口电话站合并改升为河口邮电支局,管辖2个邮票代售处。有邮路2条82公里,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0门,用户29户,职工9人,服务于本镇及2乡、19个自然村。霍邱至周集派押委办汽车邮路途经河口,交换进出口邮件。
1954年,河口遭受特大洪水,局房被毁。1955年由省局拨款0.5万元,在顺河街南首兴建砖木结构平房1幢,建筑面积87平方米,1969年,兴建平房85平方米。使用至今。
扈胡邮电支局1985年成立,原设代办所同时撤销。管辖龙潭邮政所(1970年开办)1处,邮票代售处6个。区内有邮路6条,271公里,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0门,用户50户,职工13人。服务于本区8个乡、70个自然村。进出口邮件交由霍邱至周集派押委办汽车邮路发运。
原局址在老街,有土草结构公房5间。1969年投资0.4万元,在长周公路北侧兴建砖木结构平房1幢,面积100平方米。1987年,建二层楼房1幢。
石店邮电支局1956年成立,原设邮政代办所撤销。管辖马店、邵岗、高塘3个邮电所、5个邮票代售处。区内有邮路11条、381公里,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30门,用户54户,职工25人。服务于本区11个乡,116个自然村。进出口邮件均由马店邮电所转,与霍邱至周集派押委办汽车邮路交换,
1978年,投资3.1万元,在石店东街军民公路北侧兴建局房350平方米,由老街迁入新址。1987年5月,省局批准为“标准化支局”。
周集邮电支局1957年成立,原设邮政代办所同时撤销。管辖冯井、陈郢两个邮电所、5个邮票代售处。区内有邮路7条、330公里,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30门,用户64户,职工22人。服务于本区9个乡、98个自然区村。进出口邮件均由霍邱至周集派押委办汽车邮路交换。1975年,投资1.6万元在周集新街、长周公路西侧修建局房121平方米,1976年迁人新址。1987年12月,省局批准为“标准化支局”。
孟集邮电支局1956年成立,原设邮政代办所同时撤销。管辖潘集、罗岗、冯瓴、刘李4个邮电所、6个邮票代售处,区内有邮路11条、429公里,交换机总容量210门,用户66户,职工23人,服务于本区11个乡、97个自然村。进出口邮件发运罗岗邮电所,与合肥至霍邱自办邮车交换。
原设在孟集老街南小街。1978年投资1.44万元,在霍邱至孟集公路和孟集至冯瓴公路交叉处,征地兴建砖木结构平房211平方米,迁入新址。1987年5月省局批准为“标准化支局”。
城郊邮电支局1974年成立,管辖新店、宋店、临淮3个邮电所、8个邮票代售处,区内有邮路8条、312公里,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50门,用户50户,职工25人。服务于本区10个乡、71个自然村。1974年以来,共投资1.9万元,修建局房260平方米(见表9-1)。
表9-1本县几个年度邮电财务收入情况表

三、邮政
(一)邮件
函件民国时期,本县邮政资费共调过19次。一封平信资费,民国6年(1917)为银币3分;民国37年(1948)为金元券1.5万元;一封平信贴邮票多达20—30枚,当时人民贫困,文化落后,函件交寄多为商界或党政军界,平民百姓极少。
1950年1月,平信邮资8分(当时老人民币800元),至今没有变动。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用邮面不断扩大,函件业务量1987年为124.72万件,是1952年的9.35倍,比1978年增长7.91%。其间,从1966年9月1日起,凡交寄毛泽东著作一律免费邮寄,函件业务量剧增,至年底共办理此项邮寄业务83.31万件,1969年4月取消这一规定。
包件民国时期,本县邮政包件有保价包裹、大宗包裹、普通包裹等种类,但业务寥寥,多为零星小包。
新中国成立后,包件业务有包裹和快送小包两种,根据用户的要求可以作为保价或航空交寄(限零星物品)。
1987年出口包裹1.62万件,是1952年的3.68倍。
汇兑建国前,霍邱每月开发汇票不超过200张,大多是公务人员交汇的小额汇款。民国36年(1947)以后,法币剧烈贬值,几乎无人汇款。
1950年,除办理普通汇兑外,另开办现金直接装入特别保价封内的保价汇款业务,每件限额为16元,1951年停办。
50年代,霍邱邮政汇兑形式多次变更。1951年至1954年,沿用旧式“三联式”汇票。1955年至1958年,改用“金额剪格式”,也曾改为“二联复写式”。从1959年4月起,改汇票方式为“信汇”,每张金额300元。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1983年9月1日起,承办500元以上高额汇兑业务,每张汇票最高限额为5000元。
1987年,县邮电局开发汇票达3.92万张,是1952年1.44万张的2.72倍,比1979年的2.81万张增加39.5%。汇费接汇款额的1%计算手续费。是年收汇汇款额43.27万元,兑付汇款额47.93万元(如表9-2)。
表9-2本县几个年度邮政业务情况一览表

机要建国初期,霍邱机要通信由中共霍邱县委员会机要部门办理。1957年4月,县邮电局接办机要通信业务,设置机要室,配备专职机要业务员1人。是年9个月出口机要文件2000件。1966年出口机要文件达1.23万件。后因城西湖军垦农场退垦还湖,军队大部分调离霍邱,1986年和1987年出口机要文件分别只有950件和650件。
(二)发行
民国邮局不办理报刊发行业务,实行出版、发行一体化,即报社、出版社自己组织刊物发行工作。
1950年2月,实行报刊“邮发合一”办法,执行至今。
1987年全县报纸期发5.17万份,杂志5.65万份,报刊流转额61.85万元,分别为1952年报纸5200份的9.94倍,杂志700份的80.71倍,流转额5.19万元的11.91倍;比1979年报纸2.48万份增加108.46%,杂志2.16万份增加161.57%,流转额28.29万元增加118.6%。
1987年发行报纸270种,发行量最大为《安徽日报》4266份;此外杂志1597种,《党员生活》4233份。县直各机关单位能看到当天《安徽日报》
(三)投递
建国前夕,霍邱邮件投递全凭5名邮差挑背,十分辛苦。班期不定,或3至5日,或更长时间。
建国初,仍沿用步班邮运。1952年,在增加邮路的同时,实行定期逐日班或间日班投递。1953年,县城至叶集和县城至河口、扈胡两条邮路始用自行车运邮。1957年,用自行车投递邮件里程达287公里,乡邮员增加到22人。1966年,自行车运邮里程1049公里,乡邮员37人。1971年,自行车投运,取代了步班投递,并开辟了县城至周集派押委办汽车邮路,为沿途支局、所交换邮件提供了方便。1976年,省邮电局自办邮车,改经寿县至霍邱。本县也开辟了县城至叶集派押委办汽车邮路;沿路长集、三元、叶集的邮件由自办邮车交运改为委办汽车邮路交运(“派押委办”为交通部门承运,邮电部门派人随车押运)。
19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1985年,县邮电局在扈胡、石店、城郊、孟集四个支局试点,由非邮人员承包14条邮路,单程长516公里的邮件投递,按比例分成,多劳多得。
市内投递邮件,自1979年报刊发行量猛增以来,将全城划分为南、北、中三个投递段道,并改每日投递一次为二次。附:霍邱县邮路示意图。
(四)集邮
1985年,本县邮电局始办集邮业务,配备专职职工1人,设集邮台1处。
1987年12月30日,成立霍邱县集邮协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管德全任名誉会长,县邮电局局长徐德发任会长,常务理事15人。集邮爱好者200多人,全年共发行纪念邮票、特种邮票5000套,最受欢迎的有《水浒》、《猛禽》、《编钟》等。
四、电信
(一)电话
长途电话民国22年(1933),六安至叶集架设长途电话线路,民国37年(1948)拆除。
民国23年(1934),开通霍邱至正阳关长途电话线路,单线长度35公里,该线进入县国民政府20门总机。
1957年5月,开通六安至霍邱长途电话。霍邱至正阳关长话线路纳入治淮电话线路。1959年,开通六安地区局的单路载波电话电路。
1987年,霍邱拥有长途电话电路9条,其中通六安5条、合肥3条、淮南1条。
市内电话建国前,县城仅有一部20门交换机,共装电话单机6部,分设在县国民政府县长室、办公室、国民党县党部、县警察局、财委会和田粮处。电话线路为单线回路。1949年县城解放,仍沿用一年多时间。
1950年,从上海购进一部磁石落地式50门交换机,于1951年1月安装使用,共装电话单机37部,线路长12.39条公里。1954年,增设20门交换机1部,装机增至58部,线路延长17.71条公里。1956年更换100门交换机1部,原70门交换机拆除,装机增加到71部,线路延长32.18条公里。

1955年,进行市内电话基本建设,新架设50对架空电缆0.4皮长公里,蕊线长度增加到13对公里,市内电话始用电缆通信。1965年电缆长度增加到1.6皮长公里,蕊线长度增加93对公里,市内电话交换机达200门,装机142部。1975年电缆长度增加到3.6皮长公里,蕊线长度增加到168对公里。1979年,市内电话交换机增加到400门,装机264部。1987年电缆长度增加到10.7皮长公里,蕊线长增加到474对公里,市内电话交换机增加到600门,装机391部。同年9月1日,投资68万元兴建微波自动电话综合大楼,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1988年7月,建成使用。安装IH921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终端容量4000门,现装1000门,结束了人工手摇磁石机的历史。
农村电话建国前夕,本县农村电话线路仅有376.5条公里,而且电杆腐朽矮小,线条线径不一;隔电子为土制陶瓦,雨天漏电,音量微弱。全县仅有交换机8台55门,电话单机25部,维持通话线路只有80公里。
建国初期,区乡大多架设了电话线路。1955年,全县电话线路长达532条公里,交换机总容量180门,装机85部。1956年,为适应农业合作化通信需要,架设了河口至石店、周集,以及岔路至三流、孟集两条线路,长达870条公里,交换机总容量290门,装机198部,52个乡和高级社通话。全县电话线路1011对公里;交换机总容量690门,装机261部。是年,实行收费制度。
1979年,县城到9个支局的电话实现载波化。是年,全县电话线路长1439对公里,交换机总容量1470门,装机353部,架设霍邱至马店1.8×7铝胶线路1条。次年,继续架设马店至周集段线路,全长53.4对公里。
1976年,在洪泛农村始建电缆通信,直埋地下电缆45.5皮长公里。1987年延长到83.7皮长公里。
在邻县交接集镇架有电话线的有:叶集至陈淋(固始县)2.2公里、叶集至开顺(金寨县)6.5公里、长集至固镇(六安县)18.8公里。
1985年5月,县城至孟集安装对讲特高频收发信机一套,从此本县农村电话始有无线电话设备。
1987年,全县共有农村电话线路25条,总长1206对公里,其中直埋地下电缆37.7公里,杆路总长527杆公里,交换机总容量1370门,电话单机450部。
(二)电报、传真
民国时期曾设电报局,业务萧条,入不敷出,后撤销。
1952年本县开办话传电报业务,当年去报700余份。
1959年改用人工音响机,全年去报2.92万份。1974年使用电传打字机,全年去报4.05万份。1987年,安装上海产电传电报汉字验码机1台。是年,全县去报8.79万份,为1952年0.07万份的127.57倍,比1979年的5.58万份增长57.53%。
1982年11月,县委机关进口1台上海三雁牌122一型文字传真机,由县委机要科使用。1986年1月,又引进1台日本OEE三夷高速传真机,原文字传真机拆除。1987年向上级党政部门发报106件,收报845件。
1984年9月,县公安局购进常州电讯器材厂生产的1台BC112型文字传真机。1987年,收报297件,发报48件。
1987年10月,县农业银行安装1台UF-2E×CH型真迹传真机,用于与省地农业银行业务往来。
县委机关和县公安局2台传真机电路租用县邮电局专用电路,县农业银行为用户电路。
1989年10月开通霍邱至叶集传真机(上海通信设备三厂产简易三类传真机)(如表9-3、表9-4)。
表9-31987年霍邱县邮电局电信通信主要设备一览表

(三)微波
下骆山微波站1971年3月,由安徽省国防工办投资130万元,在本县姚李区大顾店乡境内的下骆山,建造一座中央一级京、沪、杭微波通讯中继站,同年10月竣工。
1972年5月,安装西安503厂微波(1型机)设备,经调测于10月1日开通载波线路,正式投入使用。此后,相继完成了1型微波设备的改造,1型半微波设备的安装调测,2型设备的211型土建工程及安装与调测。
表9-4本县几个年度电信业务情况一览表


自建站18年来,担负着国内通信,包括电报、电话传真、报纸、图片传真、接收传递广播、电视等业务,以及卫星转播接受的国际通信业务。
1987年底,拥有生活用房24间、340平方米,工作用房280平方米,解放牌卡车和小吉普车各1部,有职工20人(其中助理工程师1人)。
长集微波通信站1986年破土动工,1987年8月竣工。安装西安503厂微波1型设备,经调测于1989年3月开通微波线路,正式投入使用。
霍邱微波站1987年12月始建、投资80万元,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安装西安4WG-3型微波收发信机设备,1989年建成投入使用。职工6人。是我省北线微波通信的中继站。担负着合肥至六安至阜阳的通信任务。可传输960路电话和一路彩色电视,抗干扰能力强,保密信能好,还可用于广播、电视、报纸、新闻传播等。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电业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