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城西湖位于淮河南岸,是本县最大的湖泊,也是淮河中游的天然湖泊蓄洪区。约在第四纪晚更新世,因河流的侧蚀和地壳下陷而形成。海拨19米以下高程,为常年蓄水区,面积140平方公里;19米以上高程有耕地39.6万亩,分属四区(城郊、石店、周集、长集)、两镇(城关、河口)18乡。
城西湖湖底平坦,湖面广面积水不深,历史上曾多次被围垦殖,几经沧桑。据历代《霍邱县志》记载,早在宋元时代,开垦耕种的土地已不在少数。万历中叶官洲口水涨,淹没西北十数保,大多属于垦区。由于黄水多次侵淮,淮河水位逐渐抬高,内水外泄不畅,湖内积水渐多,湖面渐广。整个清代,新垦很少。民国初年,西湖沿淮长堤建成,涸出荒地增多,垦种又开始发展。到建国初,已垦至20米高程线。其中,以民国25年(1936)霍邱县长韦立人主持的官垦,规模较大。后来由于抗日战争爆发,垦种停止。
建国后到60年代中期,由于淮河的治理,城西湖蓄洪机遇减少,且出现几个干涸年份。人们提出了“垦蓄兼顾”的设想。
1966年开始兴建大规模围垦工程。两年内围垦面积327平方公里,耕地32.2亩,其中军垦面积110平方公里,耕地12.5万亩,建立了城西湖军垦农场。到1986年,军垦方面每年约收获粮食0.35亿斤,纯利约400万元。
围垦20余年来,虽然取得较大效益,但是由于围垦设施没有完善配套,虽使湖北部各圩区(老民圩)增加了收入,两湖南部各老民圩则常常受灾减产,再加之其他原因,1980年以后,有些人提出退垦还湖,综合开发治理的要求。1986年中央军委批示“围垦部队应尽速撤出”,城西湖放水还湖。目前对城西湖的综合开发,还是一个新课题,经营管理仍处在摸索试验阶段。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