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前期,六安城仅有7条主要大道分别通往合肥、舒城、霍山、叶集、霍邱、寿县、金家寨等地。民国16年(1927年)起,先后兴建合(合肥)叶(叶集)、六(六安)霍(霍山)、六(六安)寿(寿县)等简易公路;但由于路况差、车辆少,战事不断,交通多次中断,交通运输主要依靠淠河。船筏溯淠河上行可达大别山腹地,下行至正阳关进入淮河,西上可达周口,东下可达淮南、蚌埠,年货运量10至12万吨。
建国初,相继整修了六合、六叶、六寿、六佛等主要公路,设置部分站点,恢复了公路运输。60年代初,淠河总干渠横排头渠首工程建成后,淠河断航,六安的交通为公路运输所取代。此后,随着公路设施的完善,车辆增加,营运路线日渐增多,至1986年,以六安市区为起点的六合、六叶、六寿、六佛4条公路干线辐射四方,东抵苏沪、西联豫鄂;北接两淮平原、西南通大别山腹地,成为六安地区公路运输的中心。
1986年,全市拥有客车256辆,年客运量820万人次,周转量23650万人公里;拥有货车主车1254辆、挂车490辆,运力6934吨,年货运量147.5万吨,周转量6455万吨公里。客运线路46条,长达4200公里。日接发客车335班次,日客运量1万多人次,分别与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南6省(市)的18个县(市)、省内34个市县镇互开往返客车。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六安城区始设邮政局。宣统二年(1910年)设立六安州电报局。民国22年(1933年)设立六安县电话管理所,首开城、郊电话。民国27年设立六安长途电话管理站,开通六安城至邻近各县长途电话。
建国后邮电事业日渐发展,至1986年,市区除设有六安地区邮电局外,还分别于人民路、七里站、三里桥、皖西路设4个邮电支局,于城中、小东门、汽车站、大别山路、83404部队驻地等处设立5个邮政所;划分24个投递段、187个投递点。开办了函件、包件、汇兑、报刊发行、机要、集邮、干线汽车邮运、支线委办汽车邮运、市内电话、长途电话和电报等业务;市内电话总容量4410门,其中用户交换机容量2410门,用户1549户,安装单机2921部,市区每100人有电话机1.7部;长途电话电路58路,出口长话26.65万次;电报电路18路,有载波电报机7部、电传打字机20部、短波发信机7部、短波收信机12部。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