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组织
民国16年(1927年)夏,本县旅沪学生邵玉恒组建中国国民党第三分部蒙城县临时委员会,委员3人。秋,改为临时执监委员会。次年春,成立县党部,丁直愚负责,委员5人,内设组织、宣传、训练3部,发展党员10多人。夏,改称执行委员会,设委员5人,监委1人,增设秘书室,发展党员150多人,分设7个区党部,各区党部常务委员1人,执行委员2人。7月县党部解散,只留1人保管材料。11月,成立党务整理委员会,内设秘书处和组织、宣传、训练3部。民国20年底,党务整理委员会解散,只留1人保管材料。民国22—24年,奉令改为蒙涡县党部,蒙城设书记1人。涡阳设干事1人。民国25—27年,崔时杰任书记长。民国27年9月,张干接任,增干事1人。民国29年,全县党员发展到778人,下设区党部1个,区分部11个,直属区分部2个及党小组40个。民国30年,丁星若接任书记长。民国32年,县党部改选,张秉衡任书记长,增秘书及组训、宣传、监察各1人。分设双涧、望疃、三义、小涧、板桥、城关6个区党部,4个区分部。民国34年11月,武尧夫接任书记长,增助理员1人。分设23个区党部,37个区分部,29个机关团体学校直属区分部,发展新党员有500多人。区党部和区分部设书记1人,执行委员2人。
民国37年1月1日,三民主义青年团并入县党部,成立党团统一委员会,书记长武尧夫、副书记长韦长治(原三青团蒙城分团部主任),全县党员3000多人。根据省党部“紧缩编制,裁减人员”的通令,县党部将组训、宣传、监察干事裁去,仅留秘书和副秘书各1人,6月,县城解放,组织解体。
活动
民国16年(1927年)秋,积极发展党员,组建“临时工会”及“商民”、“农民”、“妇女”等协会,斗土豪劣绅、提倡三民主义。帮助工会创办“平民小学”,党员义务任教。民国18年春,召开全县党员代表大会,同以商会会长李麟阁为首的老绅派,展开了夺权斗争。县党部主办党务训练所,胡世奇兼所长,招收80余人,设《三民主义》、《建国大纲》、《五权宪法》、《中国近代史》等课,训期3个月。后分派党员到双涧等小学任教。民国19年7月,奉省党部命令停止活动。民国20年2月,国民党员、县工会主席丁在友(新派),以200块银元收买驻军(河南新编二十师)一个排长暗杀李麟阁,结果该排长又被李以400块银元收买,丁在友被该排长枪杀。3月县党部在百子庙为丁召开追悼会。县党部特派员张秉衡号召全县党员团结起来,为丁在友复仇。两派矛盾日益加剧。民国22年,新派抓住李麟阁贩卖海洛因(毒品)的把柄,控告到国民党当局的南昌行营,李却贿通该案人员,拖延不办。并乘机反攻,挑拨拉拢新派国民党员,使其分化。民国23年11月,县党部破坏中共涡蒙亳县委及其基层组织,50多名党员被捕。民国24年,创办《蒙城日报》,社长是县党部主任委员张振东。社址在县党部前院(今解放街),该社把“打倒土豪劣绅”、“反对封建势力”作为斗争目标。民国27年停刊。后复刊,为壮大力量,曾聘请青抗会人员为编辑、记者。民国28年,老绅派内部李麟阁同葛昆山矛盾激化。葛密告李积极筹办维持会,充当汉奸等,接上级电令,县长马忍言(思想进步,主张抗日)设计枪毙李麟阁。李被处决后,县党部开始左右全县的权力。年底,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民国29年3月,查封共产党的秘密联络点“大同书店”,将4名共产党员逮捕活埋。民国35年元月,根据省党部改制会议精神,名义上结束“一党专政”实施“五权宪法”、“还政于民”。省里不再拨党的活动费。接着清理征收党费,每人每月0.2元,后又增至1元、5元。同时动员党员捐献活动基金,但涡北各区,仅有两名区分部书记交纳。县党部的公杂费及人员工薪无法开支,遂将其所需经费改为每人每月90—100公斤小麦,加上公杂费造册列入县政府预算,向全县摊派。11月,国民党县党部配合调查室大批逮捕共产党基层干部和家属,杀害30多名共产党员,强迫1000多名基层干部办自首。此后,党员活动主要是争夺县参议员,各乡、保代表及贿选乡保长。民国36年,县党部清查登记全县党员,重新编组。规定区分部每月召开一次党员大会,两星期一次党小组会,以读报、学时事、研究三民主义、发展新党员和防共、反共为主。民国37年,国民党县党部组织戡乱委员会,集中精力反共。6月,全县解放后,活动停止,《蒙城日报》也随之停刊。
中国国民党调查统计室
民国24年(1935年),省派武克桢来蒙任国民党调查专员。民国25年春,成立国民党蒙城调查统计室。王敬之任专员,配秘书1人,通讯员1人。民国28年,程季青接任,干事4人,调查统计室陆续发展20余人,搜集共产党活动情况。民国31年春,该组织大搞自首活动,配合保安团抄共产党干部马敦五、田润斋、卢锡球、丁延礼、周登岳等人的家。杀害共产党乡长周学礼、王俊英和马敦五的父亲。民国32年,成立14人的行动队。民国33年7月,杨子栋任代理专员,民国34年升任专员,下有秘书、组训、党派、党政、党务干事各1人,秘密通讯点14个,通讯员10余人。全县36个乡设辅导组31个,其中中心组14个,行动队扩大到30多人,杨子栋兼队长,马冠卿任队副。接着成立百余人的涡北行动大队、涡北行署主任孔繁英兼任大队长,大队副马冠卿。大队下设中队、分队,主要成员由叛变、自首分子和土匪组成,专门对付宿蒙县抗日民主政权。全县乡级建立20多个辅导组,保级建立100多个中心组,主要管理自首分子,搜集情报,发展中统力量。同时还收买拉拢一批土匪和地痞流氓,组成情报站。下设涡北、涡南、西怀德、板桥、坛城、移村四乡及下小街子等情报组。另有党员调查网组织的30余人,散布城内各机关,作各种调查工作。从县级机关到农村乡保,逐级建立特务网络。民国34年,杨子栋派2人打入宿蒙县民主政府,充当内奸。次年,策动宿蒙县六连10多人,携轻机枪一挺,长短枪10多支叛变。怀德乡、齐山乡、任庙乡乡长,坛城区队排长,王集区漆园乡乡长、区队班长等携枪叛变。9月,杨子栋派行动队员将共产党员过家和杀害于双涧谭老荒。队副马冠卿、率行动队突袭宿蒙县王集区芦庙乡政府,当场打死战士4人,俘5人,掠枪10余支;并两次进犯马圩子,打伤区长王学文。11月,行动队在王集刘圩子、坛城附近、板桥刘井子、刘大庙等一带抢粮5万余斤,柴草数千斤。民国35年10月,配合县保安团逮捕共产党干部和家属、革命群众千余人,杀害30多名共产党员。强迫区乡干部、农会小组长、积极分子、减租的佃户千余人自首。收缴捷克式轻机枪1挺,长短枪240余支,杨受到国民党中央统计局传令嘉奖。民国36年,杨子栋拉拢地方人士,竞选议员。杨的女婿、调查室秘书冯立德代理专员。民国37年,县城解放,活动停止。杨子栋畏罪潜逃,1951年5月10日在四川捕获,16日解回,经审判枪决。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