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管理机构
1958年6月18日,成立亳县技术革命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同年12月20日,成立科学技术领导小组,由县委和各部门负责同志11人组成。1959年4月23日,成立亳县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组和工业科学技术研究组,负责管理和协调当地科技工作。同年8月15日,和科学技术协会合署办公。1959年12月,成立亳县技术革命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下设秘书、组宣、技术研究推广和物资供应1个组。1961年底机构撤销。
1972年2月,亳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下设科技小组。1977年11月,恢复科学技术委员会,内设人秘、业务和科技情报3个科级科学开发公司;下辖标准计量局、微生物研究所和地震办公室。
(二)科技机构
1986年,市一级从事科技工作的机构有21个。区一级的科技机构有各区(镇)的农牧渔业站,有关局、公司、工厂有自己内设的生产技术股、设计室等从事技术工作。
亳州市属科技机构概况表(1986)

(四)学会组织
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56年6月,成立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科普协会),下设农业、卫生、数理化3个组,归属县文化教育部。1957年3月28日,合并到教育局。1959年8月15日,和科委含署办公。1961年底,机构撤销。1963年3月恢复,归党群口。1966年下半年后,机构瘫痪。1981年再度恢复。1984年,机构体制改革后,内设学会部、科学普及部和办公室。
1984年,农村12个区镇和71个乡(镇)建立了基层科普协会,配备了专职干部,发展会员10000多人。1985年,乡级科普协会87个,会员11800人,其中农民科技骨干10798人、技术员218人、干部784人;乡级专业技术研究会253个,其中种植业103个、养殖业76个、农副产品加工业48个、工业26个,会员1731人,其中国家技术干部618人、农民技术骨干1113人。
农学会1956年,在县直机关建立了农业科普会员工作组。1958年,在农村建立了科普会员工作组。1963年,建立农学会。“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止活动。1981年恢复。1985年进行换届选举,选名誉理事长1人(县委书记兼)、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4人、秘书长1人。
医学会民国37年,县城医生组织了医师协会(即第一届医务工作者协会),设代表1人、副代表1人、秘书1人。同年冬,淮海战役期间,医师协会组织会员到魏岗战地医院(军队临时设置)接收治疗伤员,直到军队医生到达。1950年初,成立亳县医务工作者协会,设主委1人、常委4人,行使卫生行政职权,领导全县卫生工作,审批开业人员,组织技术培训,布置卫生防疫等。1952年8月和1962年12月,两次召开代表会议,选举协会领导机构。
1964年,中华医学会亳县分会成立,由县卫生科负责。1979年12月12日改组,设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6人、秘书长1人。1983年,亳县有中华医学协会亳县分会、中医学会和护理学会3个学会。1985年,3个学会换届选举,医学会设名誉理事长2人、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27人;中医学会设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13人;护理学会设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7人。
水利学会1963年,建立水利学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止活动。1981年,建立水利学会。1985年进行换届选举,选出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2人、秘书1人。
华佗学术研究会1984年8月成立,设名誉理事长3人、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4人。同年10月27日,在亳县召开全国性的华佗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北京、上海、辽宁、安徽、河南、吉林、湖南、江苏、陕西等省市的代表115人,收到学术论文64篇。
其他学会畜牧水产学会:1984年建立,设名誉理事长3人。
林学会:1984年建立,设名誉理事长1人、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3人。
生物学会:1984年建立,设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3人。
财会学会:1985年建立,设名誉理事长1人、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3人。
生态协会:1985年建立,设名誉理事长1人、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2人。
花卉园林协会:1985年建立,设名誉理事长1人、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3人。
养蜂协会:1985年建立,设名誉理事长1人、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2人。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