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驿站铺递
清代,宿州境内设有睢阳、夹沟、大店与百善等四个驿站,驿站之间,每十里设一铺,置“铺司”及兵丁各一人,专供步行传递公文、书信,称“铺递”。清代,宿州境内有东、西、南、北四路官道,分设铺递。
东路有州前、东十里、二十里(又名新安)、三十里(又名梁店)、四十里(又名沈家)、大店、下站、八里座、任桥、棠棣、溧间等铺,入灵璧县境。
西路有西十里、西二、西三、西四、西五、鲁店、百善、柳子、铁佛寺等铺,入永城(河南省)境内。
南路有南十里、行宫、半坡、南坪、芦沟等铺,入蒙城县境。
北路有仲半(十里)、苻离、黄疃、褚庄、离山、夹沟、新丰、闵子等铺,入铜山县(江苏省)境内。
二、邮电局、所、处
清宣统三年(1911),宿州始置邮政代办所。中华民国元年(1912),始正式成立“宿县邮政局“(属二等一级),承办售票、信件、包裹、汇兑等业务。地址在宿城大东门内路南(即今宿县文化馆所在地),有平房两间,人员三名(局长、业务员、邮差各一人)。稍后,即在濉溪、临涣、南坪、东三铺等地设立“邮政代办所”(或邮政信柜),共有邮路五条,全长65公里,皆为“步班传送”。民国二年,津浦铁路正式营运,邮局业务范围随着扩大,增加储蓄项目,同时又增设苻离集(车站)及夹沟集两处邮政代办所。民国十四年(1925)在濉溪镇,民国十六年(1927)在苻离集车站,民国十八年(1929)在临涣等地先后设置三等邮政局。民国二十年(1931),全县划为十个区后,于各区区署所在地设立邮政代办所(或信柜)。局归安徽省邮政局管理;所属县局管辖。
1949年,宿县邮政、电信局由宿城市人民政府接管。1952年,邮政、电信二局合并,成立“宿县中心邮电局”,经营宿县地区八个县的邮电业务。1956年宿县专区与滁县专区合并,改称蚌埠专区,宿县中心邮电局遂改名为“宿县邮电局”。局址设在宿城中山街复兴路口,全县境内下设七个支局,即苻离集、夹沟集、曹村集、时村集、大店集、任桥集,湖沟集。设13个邮电所,即宿城东关、西关、顺河集、支河集、杨庄集、褚兰集、解集、栏杆集、永安集、灰古集、东三铺、蕲县集、姚集。另外,全县还设有邮政代办所38处。1961年撤销蚌埠专区,恢复宿县专区,宿县邮电局改为宿县专区邮电局。1970年至1973年,邮政、电信再次分设,电信局归宿县军分区领导,局址在城内复兴街南口;邮政局属地方政府管辖,局址在小隅口。1973年9月撤销邮政、电信二局,合并成立宿县地区邮电局。1976年除宿县地区邮电局外,全县另设支局19处,即:苻离镇、夹沟、支河、曹村、杨庄、褚兰、解集、时村、永安、灰古、苗安、大店、东三铺、芦岭、西寺坡、大营、蕲县、桃园、栏杆。并在蒿沟、桃沟设立邮政代办所。至于邮票代售点分设各区,犹如星罗棋布。如苻离区设有老苻离集、“五七”大学(1978年撤销)、褚庄集、道东、丁集、灵寺、苻离车站等七处;夹沟区设五柳、鹤山、零二五信箱三处;曹村区设闵贤、桃山、陈疃三处;栏杆区设路疃、小集、柏山、石相、阚町五处;解集区设张山、贡山两处;永安区设夏桥、所圩、大许三处;灰古区设顺河一处;苗庵区设王集、李圩两处;西寺坡区设龙王庙、高口、水池三处;大营区设方店、永镇两处;城西区设西十里、西二铺、薛堂三处;褚兰区设褚北一处;支河设赵楼一处;大店区设张庙、八里两处;东三铺区设朱仙庄、塔桥、东二铺三处;芦岭矿区设花庄一处;蕲县区设八里、许寨两处;桃园区设丁楼、大张、东坪三处;城郊区设北十里一处;城区设火车站、三监狱、师专、联络街、商场、一中、道东商店七处。又在宿城三勘队、电厂、汽车站、地委、东风旅社、二中、地区学习班、地区医院等地设有邮政信箱。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邮路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