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民间传说
仙人桥
宿城至今尚有“东仙桥”、“西仙桥”两条小街。相传是八仙之一蓝采和唱歌的地方,被后人称为仙人桥。
据传:唐末,蓝采和下穿绿裤子,腰束黑带,赤一只脚,经常沿街乞讨,并手持大拍板。醉酒后脚踏手拍地唱歌:“踏踏歌,蓝采和,人生能几何!红颜三春树,流光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游碧落,暮看桑田生白波。长影明辉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蓝采和,踏踏歌,人生能几何!……”市人多随之而唱。一日,有人见蓝采和乘鹤上天,人们始知其为仙。
看花沟
看花沟在宿城东北5里许。沟北头有个许家庄,庄里有个许大力士。此人因在官场上混过几年,积攒了不少银两,于是购置了几百亩地,又买了9头黄牛。由于家里人手少,便雇了位长工。有一年夏天,长工在场上打完麦子,便牵着9头牛去看花沟饮水洗澡。不料等牛洗完澡从河里赶上来时,9头牛变成了10头牛。就这样,长工每赶牛下水一次,总要多一头牛。不多日子,9头牛已发展到几十头了。许大力士也就更加富足起来,成了许家庄的头号财主。许财主怕长工扣他的牛,便亲自去给牛洗澡饮水。依然是每次多一头。为了获得更多的牛,他每天总是要把牛赶下去洗几次澡。那长工憋了一肚子火,想出了一个“破财”的法儿。他把一根红线拴到一头牛的头上。许财主并没有发现那根细小的红绳,还是象往常一样赶牛去沟里洗澡。说也奇怪,这个财还真的给破掉了!赶下去的牛上岸时总少一头,一连数日都是如此。于是,许财主找来这一带有名的“阴阳先生”来指点,阴阳先生说:“你不要怕少,就这样一直赶下去,等到剩下最后一头牛的时候,再赶就可以往回升了!”许财主信以为真,便照此去做。他不分昼夜地赶。等剩下最后一头牛时,他心里十分高兴,这下该往回升了。不料,最后一头牛赶下去后,再没有上来。许财主彻底破产了。
圣果寺耙和尚
圣果寺座落于宿城。北宋治平四年(1067)建,明洪武二年(1369)重修。每逢冬至、元旦,各官朝服诣寺拜龙片,并有庆贺表报京。庙中大殿到前山门有十里之遥。因而有“圣果寺和尚跑马关山门”之说。
因庙大地广,僧侣甚多。有钱有势,官府也畏惧三分。僧侣为非作歹,淫乐犯戒。地方百姓深受其害,联袂进京上告至嘉靖皇帝。由于皇帝本人信佛,极为袒护,乃说:“有关来人状告圣果寺僧一案,以朕旨意‘罢了’。”百姓非常气愤。有人在回来传达皇帝旨意时将“罢了”二字说成“耙了”。于是百姓自发组织起来乘寺僧无备,突然袭击,捉住所有恶僧,并挖坑将他们的身子埋在地下,头留在地面上,用铁耙“耙了”恶僧头颅,接着把庙宇焚毁。
邵鸡与烧鸡
宿城,曾称古苻离,大隅口立有石刻“古苻离”过街牌。传说,当年古苻离比较热闹,食品经营店馆遍布城内。有家菜馆,老板张头,带着女儿张莉和徒弟邵四做鸡菜卖。由于食品店大多,生意不好。到了夏天,卖不掉,三天下来,鸡菜就变味了。一个夏天,张头竟把本钱蚀得差不多。没法子,张头只好对邵四说:“邵四,我家生意做不上去,眼看就要关门了,我也不能耽误你,请你另找高门吧!”
邵四聪明伶俐,手脚勤快,与张莉起五更、睡半夜地锅上锅下忙活,早有感情。一听张头叫他”卷铺盖”,怎能愿意呢?就哀求道:“师父叫我出去,生意也不见得就好了。你可是就多我一口,再说减口也不是救穷的法子。还是我们一起,共同想方设法度过这个难关吧!”
张头听了叹口气说:“徒儿,要是你能想个法子叫生意做出去,你就留我家一辈子,我也不会赶你的。”
邵四一听、挺高兴,说:“师父,我想想法子。”
说罢,就悄悄去找张莉,兴冲冲地把刚才的一番话对师妹说了。张莉听了,反问道:“你想到好办法了吗?”邵四说:“入夏以来,生意不好,我就琢磨着,只是未好开口。”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对张莉一说,张莉听了暗暗高兴,佩服自己的眼力,邵四果然是个有办法的小伙子。但是她对父亲那种“重利不重义”的脾性是清楚的,就嘱咐邵四说:“师兄,但愿老天保佑。只是我俩未拜堂成亲之前,你可千万不要把做法告诉师父啊!”邵四点点头。原先,他们卖的鸡菜是斩碎了的。这次嘛,邵四把整鸡放到油锅里炸一下,炸得外表黄灿灿的,然后捞起来,放到卤锅里,小火煨。第二天早晨起来,满屋喷香,连张头也奇怪。邵四把整鸡端到柜台上,涂上红曲色素,改名“红鸡”出售。人们一见“整鸡”,跟其他店家不一样,又闻到香味,都上门了。看着鸡形美观,尝尝可口。张家生意陡然好起来了。三个月未到,不仅把蚀的钱赚回,还有盈利。邵四看着张头天天对着自己笑嘻嘻,就大胆地向张头说:“师父,你曾答应我和师妹的婚事,就办了吧!”张头吃了一惊说:“我啥时答应的?”邵四说:“你不是说生意好了,让我在这里过一辈子吗?”张头一听,哈哈大笑道:“这话是我讲的不错,我并未说把师妹嫁给你,你想到哪里去了。”张头这时想的,生意如果这样做下去,很快就能扩大门面,成为财主,怎么能把女儿嫁给邵四这个孤儿呢?邵四想不到张头真是这样重利忘义的人,一急,便说不出话来。张头又说:“你要是能呆,你就呆下去;不能,就请另选高门。”
邵四憋得脸通红,气得心发颤。半晌,对张头作个揖说:“师父,那好,我们是生意不成,仁义在。往后,请师父多保重,我告辞了。”
说罢,卷起铺盖走了。
邵四一走,张头便喊来张莉,说:“儿啊,邵四走了,他另择高门啦!”
张莉听了一怔,便来个“老鸭浮水——表面不动”,说:“走就走吧,离了萝卜还能不成席吗?”
张头挺高兴,说:“那好,往后生意就靠你做了。”
张莉做鸡,就把鸡搁锅里煮,煮了一个时辰,鸡不烂;再煮一个时辰,又提不起来,“整鸡”又变成碎鸡,又照过去老法子做鸡菜了。生意“刷”地又落下来。人们不买,还说:“过去那‘红鸡’怎不卖呢?”
张头心里很难过,就向张莉问道:“儿啊,你怎么不会做‘红鸡’呢?你跟他起五更睡半夜的锅上锅下忙后,怎能一点也未学会呢?”
张莉涨红脸,说:“爹,你怎能讲这样的话,女儿是大姑娘,怎么能跟小伙子起五更、睡半夜呢?”
张头自知失言,也很后悔,就岔开话头说:“邵四这孩子倒也是挺能干的,不知现在可在苻离?要是在,我就答应他。”
张莉故意问道:“爹,邵四求你啥事?”
“还不是求爹让他做个‘倒插门’吗?爹一时未想开,唉——”
张莉脸上飞起红晕,喜在心头,仍不吭声。半晌,张头急了,说:“儿啊,说话啊,你能找他回来,我就让你们成家。”张莉俯下头,点点。原来,邵四走时,就和张莉商量好了。第二天,张莉就把邵四找回。张家又做起“红鸡”的生意。又过了几年,张头死了,店就改名为“邵四红鸡店”,一来二去,就叫成了“邵鸡店”。后来,邵四觉得油炸后,涂红曲素不好,就干脆把黄灿灿的炸鸡叫为”烧鸡”,就传下来了。后来,不断改进技术,“烧鸡”就越做越好了。
秦邮酥糖
相传春秋时期,宋国(当时宿属宋)有一姓董的商人,收到亲戚从秦国某地邮递来的酥糖,董食后觉得十分可口,便雇用高明糕点师仿照制作,在市场出售,人们称之为“秦邮酥糖”或“董糖”,具有香甜松脆、味道可口、润喉适胃、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等特点。至今仍为宿州传统名特食品。
二、人物轶事
袁县长智杀王孝山
民国12年(1923),袁励宸(字体明)任宿县县长。他为官清廉,每坐堂审案,平民百姓可入内观看。是年,新编安武军一个姓靳的帮统(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副团长)驻宿城。该军军纪涣散,为害地方。靳帮统的一个亲戚名叫王学山,依仗帮统之势,作恶多端,民愤极大。县长袁励宸决计要除掉他。
一天,王学山又去袁县长处诈骗,索要钱财。袁县长一面满口应承,留他吃酒,一面暗中布置。酒后,王学山告辞,袁县长说:“学山慢行,我给你掖掖领子。”王学山见情况不妙,欲逃,至院内,被埋伏人员用乱刀砍死。事后不久,靳帮统也撤离宿城。群众编了一首歌谣,以志其事:“天下第一营,九哨十八棚,杀了王学山,吓跑靳帮统。”
短命县长陈徵瑞
老官僚陈徵瑞,恶迹昭著,臭名远扬。经过长期钻营,于民国18年接到任宿县县长的委任状。他趾高气扬地由省城乘车来宿上任。下车后。乘黄包车直奔县衙,一路上冷冷清清,所看到的只是寥落的街市和人们铁一样的面孔。当他抵达县衙,还没下车,就被等在那里的群众团团围住。群众把他从车上揪了下来,历数其罪行,然后厉声告诫他:“我们不需要你这样的县长,你从哪里来还滚到哪里去!”说着,把他塞进黄包车,押送到火车站,赶出了宿县。陈徵瑞狗咬尿泡——瞎欢喜,白做了一场县长梦。
下一篇:第七节 方言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