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15年(192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烈山煤矿建立了船员工会、烈山煤矿工会等。1958年7月,成立了淮北矿区工会筹备委员会;是年建立20个基层工会组织,发展工会会员1715名。1960年5月1日,建立濉溪市总工会和濉溪矿区工会。1962年1月18日,濉溪市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了濉溪市总工会第一届委员会和濉溪矿区委员会。至此,全市有基层工会26个,工会会员达1.66万人。1973年,对市基层工会进行恢复整顿。至1992年底,淮北市有基层工会597个,工会会员22.52万人,专职工会干部2161人。淮北市总工会下辖县、区、局(公司)工会、产业工会,大企业工会23个,直属淮北市总工会的基层工会19个。淮北市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基层工会工作先进市”称号,5个基层工会被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淮北市2161名专职工会干部全部轮训完毕,达到全国总工会持证上岗的要求。
工会历次代表大会

一、宣传教育
1958至1966年,工会在宣传贯彻党的总路线中,发动职工破除迷信,扫除文盲,开办职工业余技术训练班;进行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教育和备战教育;开展二忆(回忆对比、忆苦思甜)、四学(学毛主席著作、学解放军、学大庆、学石节)、四化(实现思想革命化、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化、经济合理化)。
“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会组织职工学习毛主席著作;组织新工人到淮南大通参观“万人坑”,利用宣传工具宣传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事迹等。1976年,淮北市共办“七二一”工人大学30多所。1975年,全市有职工业余文艺宣传队88个,队员1755人。
1980年,淮北市总工会创办了淮北市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从1983年开始,开展了振兴中华职工读书活动,淮北市共建立职工读书自学小组3930个。1984年,举办了市首届工人运动会。之后,组队参加安徽省第二届工人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三名。1984年以来,举办相山元宵节灯会3次,观众达100万人(次),多次举办市级职工文艺调演、职工书画、摄影展等活动。至1992年底,淮北市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共毕业学生1024名。
二、劳动竞赛
1958至1966年,组织职工开展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主要有:“战淋水竞赛”、“红旗竞赛”、“五好干部”、“六好工人”、“七好家属”竞赛、“增产节约运动”等。1966至1976年,工会主要开展“工业学大庆”活动,开展了“五比一创新”为内容的厂矿、区队际劳动竞赛以及夺煤大战活动。1975年,市总工会抽调50%人员到煤矿蹲点,抓生产薄弱环节。1977年以来,先后开展了“流动红旗”竞赛、“为四化立功”竞赛、“创最佳经济效益”竞赛、“一创三争”(创最佳效益单位,争当好厂长、好书记、好工会主席)竞赛、“创三组”(合格班组、信得过班组、优秀班组)升级竞赛、“四路建设优质工程”竞赛以及“十万职工、百项工种”技术练兵、技术比武活动。据1992年统计,全市开展“双增双节”(增产增收,节约节支)单位294个,“双增双节”金额达2.2亿元。至1992年底,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6人。
至1992年底,成立了淮北市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有会员935人。市职工技协和基层职工技协组织职工开展技术攻关、革新、咨询、培训活动。1992年,技术攻关143项,推广新技术112次,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实施2.44万件,创造(节约)价值7074.7万元。
三、民主管理
1988年,在全市企、事业单位开展了民主管理组织体系网络化、行使职权法规化、管理工作科学化的“三化”达标活动,结合贯彻《企业法》和“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条例”,落实职工代表大会5项职权,组织开展民主管理工作检查以及人大代表视察活动,促进了基层民主管理工作发展。1989年,与市人民政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至1992年底,全市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含职工大会)的企事业单位224个。共召开联席会议7次。各级工会与同级政府、行政部门在召开联席会议中,对政府、企事业行政部门与职工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协商,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相继制定了“淮北市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细则”、“关于市级劳动模范享受待遇的意见”,以及企事业有关规定。
四、劳动保护与生活福利
淮北市各级工会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并配合劳动、司法等部门督促事故隐患和尘毒危害整改,开展经常性的安全大检查和反事故、反“三违”活动,发挥群众安全监督检查作用。全市共建立职工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组织134个。各级工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开展劳动争议的协调处理工作;并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发的《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至1992年底,全市建立女职工委员会324个。
1958至1966年,工会组织“一舍两堂”(即职工宿舍、职工会堂、澡堂)工作竞赛,发动职工家属从事副业生产。市总工会兴办职工疗养院1个,有床位54张。据1965年统计,企业举办幼儿园1所,托儿所、哺乳室10个。建立职工互助储金会的基层单位21个,人数9181人,年末储金7.38万元。1985年以来,在大中型企业开展了职工生活福利设施达标活动,在小型企业开展了建立小型职工生活福利设施活动。至1992年底,开展职工扶贫的单位113个,被扶贫职工1095人,脱贫686人,慰问特困职工14.52万户,金额达451.43万元。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