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市内电话
民国34年(1945年),国民党凤台县政府,装长、市话合用20门交换机1部,县政府、县党部、参议会、警察局和军事科装有电话单机5部。民国38年,民国县政府溃退时,通信设备悉遭兵毁。解放后,新购20门交换机1部,架通县政府、财粮料、公安局、县大队、邮电局及县粮食公司电话6部。1950年,邮电分设,县政府置50门交换机1部,架设市内线路3杆公里,明线21对公里,装单机25部,县党政机关和政府科局全部安装电话。1953年4月,县政府总机室移交给邮电局,5月开办市话业务。1954年市话增容为100门,并将干道明线,改装为架空电缆,市话用户发展到75户。商业系统8大公司和少数局的股室通了电话。1957年扩容为两部200门,装单机127部。1959年增加到3部300门,装机241部。1974年增至4部400门。1980年为6部550门,装机314部。县直机关下属股室,派出机关,商业系统的网点和服务行业和的招待所、旅社,以及文化娱乐场所,均安装市内电话。按照市话收费标准,省邮电管理局核定为三级市话局(原为四级市话局)。1985年市话线路达到18杆公里,明线100对公里,架空电缆10.4皮长公里,芯线262对公里。交换机7部700门,实占容量605门,电话机467部,拥有市话用户477户。用户小交换容量150门,安装在用户小交换上的电话62部,年市话收入8.31万元。市话营业区,以城关镇为主体,南临淮堤,北界永幸新河,东至轮渡,西至县委党校,覆盖面积6.59平方公里。
长途电话
民国18年(1929年),安徽省政府筹建凤台至寿县33华里单铁线长途线路,于次年3月建成。设5门交换机1部,为县政府专用。民国28年,为日本侵略军控制,列为军用专线。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复为县政府使用专线。1949年元月县境解放,通信设备在战争中被破坏,通信中断。
1950年,治淮委员会投资架设蚌埠经怀远至凤台、颍上至正阳关治淮长途线路各1条,移交邮电部门管理使用。1951年2月,县置10门交换机1部,开通凤台至颍上,凤台至怀远2条长途电话线路,全长为114.7杆公里,全面办理长途电话业务。凤台至阜阳、凤台至合肥及全国各地电话,分别由颍上、怀远接转。当年长话出口业务仅501张,收入2724元(折新币)。1954年交换机增容为2部20门。1955年7月架通凤台至八公山直径3毫米铁质线路1对,计15杆公里。8月铺设黑龙潭淮河水底电缆1公里,开通凤台至淮南长途话路,两岸各设水线巡房1处。1957年,凤台至阜阳122公里长途线路建成投入使用。1960年,装民主德国制造的单路载波机1部,开通凤台至阜阳载波电路。同年凤台至八公山长途线路延伸至田家庵。1962年,省邮电管理局加挂合肥经凤台至阜阳铜线1对。1972年,安装3路载波机2部,增开凤台至阜阳、合肥电路两条。1974年,交换机扩容为两部70门。1984年,增装3路载波机1部。
1985年,全县共有长途电话线路9条,其中凤台至合肥1条,至阜阳两条,至淮南5条,县公安局至淮南专用线1条。在9条线路中,实线电路3条,载波电路6条。拥有3路载波机3部,交换机2部70门。全年长话业务量达69380张,收入7.87万元。全县16个邮电支局、所,全部办理长话业务。
农村电话
民国26年(1937年),成立凤台电话管理处,下设城关、顾桥、古沟3个电话站。城关设20门交换机1部(与市话合用),顾桥则为5门,古沟虽称站,但无交换设备,仅在区署置单机。民国27年,电话处随民国县政府西迁西陈集王拐孜,安装县行署、军事科、民政科、看守所和西陈集乡公所电话5部。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电话处迁回县城。
解放后,县政府设总机室,置20门交换机1部(与市话合用)。1951年扩容为50门,安装区乡电话6部,线路143杆公里,82对公里。1953年,地方电信移交邮电局管理,阚疃、顾桥设电话站,原20门交换机移装顾桥站,同时开办农村电话业务。是年,全县农村用户12户,年收入5541元(折新币)。1956年农业合作化高潮时期,根据先普及后提高发展农村通信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建设农村电话网高潮。交换机总容量增至10部180门,线路总长599杆公里,1107对公里。全县8个区、51个乡全部通了电话,92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装有电话机。1959年,根据省政府和省邮电管理局指示,将县以下邮电机构管理体制下放到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提出“社社队队通电话”的浮夸指示。各公社为便于对基层领导,在极“左”路线指导下,盲目进行社队电话架设,全县农村到处是不规则的线路和杂乱无章的杆路,使农村电话通信出现畸形发展。1960年,农话线路达1100杆公里,875对公里,交换机55部940门,用户电话机866部,其中生产大队装机116部,生产队341部。由于线路质量低劣,障碍丛生,加之管理不善,设备失控,农村通信处于半瘫痪状态。1961年收回县以下管理体制,将农村电话纳入地方国营,仍由邮电局管理。1962年,县邮电局对农村通信设备进行全面整治,拆除社以下不规则线路484杆公里,331对公里,电话机335部。新架社与社间中继线132杆公里,138对公里。1973年至1975年,铺设地下塑料电缆89.6皮长公里,购置晶体管单路线载波机14部,开通凤台至桂集、毛集、顾桥、马店、张集、夏集7条载波路。
1985年,全县有农话交换机17部,容量940门,单路载波机14部,会议电话汇接台1部,县内中继电路30条,其中乡镇直达中继电路18条。线路总长209杆公里,明线484对公里,地下电缆142.5皮长公里。有农话用户289户、电话机315部,全年农话业务量15.44万张,业务收入13.46万元。全县28个乡、7个行政村装有电话,42个行政村和126个村民小组所在地通电话。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电报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