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县境属于落叶阔叶林带,长期以来由于人工开发利用等因素,一些早期的古老原始植被已很难见到。目前所见到的多为人工植被,大部分以落叶阔叶树种为主。县境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湿润地区,有利于植物生长。但经长期不合理砍伐,到建国初期,境内只有少数小块次森林和零星古老的单株树木生长,覆盖率为7.99%。解放后,大兴植树造林,以针叶树和落叶阔叶树为主。落叶阔叶树种有山槐、刺槐、谷种杨树、苦楝、川楝、白榆、泡桐等50余种。针叶树主要有马尾松、黑松、火炬松、池杉、侧柏、千头松等20余种。常见的风景观赏树种有雪松、龙柏、广玉兰、白玉兰、黄杨、桂花等10种。经济林有14科、16属,主要有银杏、桃、李、桑、枣、荆条、紫穗槐等60余种。河湖滩地以芦苇群落为主,分布在沿河两岸、湖泊低洼地。水生植被常见的有金色藻、黑藻及菱、藕、芡实、浮萍、紫萍等浮水植物。
1985年,全县有农林场5个,共有森林地面积2432亩,其中用材林1190亩,立木蓄积量4976立方米;四旁植树面积18326亩,立木蓄积量23779立方米,其中经济林4792亩。淮河大堤、西淝河大堤和凤利、凤蒙、凤颍公路,初成林带。区、乡、村路渠树配套,已形成千亩大方。1800余条大、中、小沟,530余条乡、村大道,环抱农田,树木交织成网。1985年,森林面积为29.9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76年的2.14%,提高到19%。成片造林19万亩,堤、沟、渠、路和四旁植树919万株,立木蓄积量57万立米,达到平原绿化县标准,成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之一。
上一篇:第一节 土壤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