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淮南市有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侨联以及社联、工商联、台联等主要群众团体,以工会团体诞生较早。民国初年,大通煤矿即产生第一批产业工人,30年代初,淮南煤矿开办,产业工人队伍进一步壮大,除煤矿工人以外,还产生了码头搬运工人。30年代中期,淮南矿区的产业工人已发展到近万人。淮南矿区沦陷期间,先后有数万矿工死于非命。抗战胜利后,产业工人队伍有所增加,到民国37年(1948年)底,淮南矿区已形成了以煤矿工人为主体,包括搬运、铁路、机械修造、发电、面粉加工等产业在内的近2万人的工人队伍。
建国以后,淮南产业工人持续增加,建国初期到1957年,以煤矿工人的增加为主,1958年以后,随着基本建设规模的扩大,化工、机械、轻工、建筑业工人队伍迅速增长。在淮南矿区工会、市总工会的领导下,各产业、各厂矿纷纷建立起工会组织,成为工人参加民主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自上而下的系统组织。
工会组织建立健全的同时,全市从机关到各企事业单位纷纷建立起共青团组织,并发展成为自上而下的组织系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团结和带领青年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努力工作。
从淮南解放到1990年,全市妇女组织、科学界组织(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市科技工作者协会)、文学艺术界组织、归侨界组织、工商界组织和台胞联谊组织先后建立,并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团结全市各界人民的重要组织力量。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