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解放前青年运动】
民国10年(1921)春,在蔡晓舟、刘著良等主持下,省学联骨干方乐周、童汉璋、宋伟年、王先强、胡养蒙等20多人在怀宁县学宫义务小学(今市第四中学)聚会,筹建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4月,在菱湖公园召开团组织成立会议,有30多名进步学生出席。因军警干预,中途散会。
11年(1922)4月,安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安庆成立,团员有周新民(周正非)、张本国、储应时、舒传贤(舒公甫)、王逸飞、朱石龙、皮言智(皮皎如)、查文浩、詹善良9人。下设学生运动委员会,舒传贤任委员长,王逸飞任秘书。安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安徽省最早成立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青年组织,是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全国最早成立的17个地方团组织之一。它与团中央保持密切的联系,为团中央发行团刊《先驱》。团的“一大”召开前,通知安庆派代表出席会议,但安庆团组织未能派人出席。6月以后,詹善良、朱石龙转学到芜湖,舒传贤、周新民等赴日本留学,在安庆的部分团员因意见不一,未能及时发展团员,组织无形解散。12年2月,陈独秀派柯庆施来安庆做党团工作。4月,柯庆施与卢春山、薛卓汉、许继慎、杨溥泉等老团员讨论恢复和发展团的地方组织的办法,决定各人先分头活动,联络和发展团员,成立团小组。6月13日,柯庆施召集安庆、芜湖的团员骨干开会。参加会议的有金家凤、毛一鸣、柯庆施、卢春山、王彝常、薛卓汉、何大年、许继慎、杨溥泉、杨德海、龙竹轩、刘含初、吴企云、袁溥、袁震15人,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安庆地方执行委员会,选举执委会的领导机构。执委柯庆施、何大年、卢春山,委员长柯庆施。并决定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由柯庆施、杨溥泉负责。8月,执委会派柯庆施为代表参加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安庆团组织恢复后,宣传和组织群众,开展革命斗争。10月,在安庆领导反对曹锟贿选总统的斗争,举行示威游行,并捣毁议员张伯衍、何雯的家宅。在斗争中吸收赵苹山、谭守梧、宋续文、高永春、姚光鼎、石德镐、濮德毅、濮德治、王正笏、王道容、高永星、端木阳等一批青年入团。同月,根据团临时中央局关于地方团改组和改选的通知,青年团安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改选,杨溥泉任委员长,柯庆施任秘书,徐齐邦(时任省学联会长)任会计并负责学生运动,卢春山负责教育和宣传。执委会下设省立第一师范、工业专科和职业中学3个支部,团员共22人。是年冬,一部分团员转为共产党员。12月11日,北洋政府任命马联甲兼署安徽省长,团组织发动革命青年进行抵制。13年春,由于马联甲的镇压,安庆的党、团员转移外地,青年团安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处于停顿状态。14年5月,共产党员徐梦秋、薛卓汉受陈独秀派遣,到安庆恢复和发展党团组织。同月成立共青团安庆特别支部。徐梦秋、李竹声、杨兆成先后任书记。下设组织宣传训练、经济斗争、学生运动、非基督教运动、妇女运动、平民教育运动6个委员会。团员人数7月为18人,12月为23人。12月13日,在团中央巡视员彭振纲指导下,共青团安庆特别支部扩大为共青团安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共青团安庆地方执行委员会直属团中央和安庆党组织,书记杨兆成,执委张定武、杨兆成、李竹声、孙芳续、郭士杰、黎衍宜、姜敬舆。下设教育宣传、学生运动、经济斗争、非基督教运动、妇女运动5个委员会及5个团支部。共青团安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在社会上领导了非基督教大同盟、反帝大同盟、同仁医院被迫出校学生会、济难会安徽临时总会等群众性反帝组织。同月20日,在团组织帮助下,国民党安庆市党部(左派)成立。25日领导召开有2000多人参加的安庆市民示威游行大会,反对日本军事侵略,反对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进行文化侵略。15年1月12日,发起成立安庆反帝大同盟。2月7日,召开二七惨案3周年纪念会。3月26日,召开声势浩大的市民示威游行大会,声援北京三一八惨案。5月有团员28人。同年初,根据团中央指示,大部分超龄团员转为中共党员。8月以后,因军阀陈调元加紧镇压革命,安庆的大部分党、团员转到外地,共青团安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活动停止。
16年(1927),安庆发生三二三事件,共青团活动转入低潮。17年7月成立共青团怀宁县委。书记先后为汪兴、俞昌准、钱新嘉。11月,省立女师、安大、一中等12校爆发学潮,在中共党员刘丹、王金林、欧阳惠林等领导下,反对国民党教育政策,举行反蒋示威活动。安大团支部发动保校护刘(文典)运动,成立护校委员会,并发展新团员数人。19年3月成立共青团安庆特别支部,程贤彬任书记。8月,改设共青团安庆特委。20年2月撤销共青团安庆特委,设立共青团安庆中心县委。高翔、吴海若先后任书记。
抗日战争期间,一批进步青年到邻近各县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或离开家乡,奔赴抗日前线,配合新四军和抗日游击队对日作战,处决日伪特务,火烧日伪企业,打击日本侵略者。
抗日战争胜利后,安庆青年又投身于爱国民主运动。34年(1945)昆明爆发一二一运动,安庆各校学生奋起响应,掀起反内战、争民主斗争的高潮。35年至36年初,展开反对美军暴行的斗争。36年5月,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学生运动。37年底,100多名学生在中共皖西区党委领导下去太湖县参加支前工作。1949年3月,以进步青年为主要力量,在各校、各工厂组织纠察队、联合自卫团、护校委员会等,一方面为围城解放军提供情报,一方面防止破坏,保卫城市。并宣传和散发《解放军入城守则》、《新区十大政策》等文告,迎来安庆解放。
【组织】
团员代表大会及其委员会
解放后,即组成地、市青年运动委员会,由地委副书记傅大章、杜野坪分管地、市青年工作,许伟、叶铮负责筹建市民主青年联合会、青年团和学联组织。1949年8月1日,在市青年暑期学习研究会即青年训练班(简称青训班)内,发展首批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54人。在此基础上成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安庆市工作委员会,刘显德任书记(未到职),全面工作仍由许伟负责。10月地、市合并,成立青年团安庆地方工作委员会,杜野坪任书记。1950年11月成立青年团安庆市工作委员会,张凤城任书记。内设组织部、宣传部、青工部、学校工作部、少年儿童部、军事体育部和办公室。
市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于1953年1月22—25日召开。大会代表234人。市委书记赵瑾山到会作时事报告。刘显德作《团市工委三年来的工作情况以及今后任务》的报告。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5人,候补委员2人。刘显德任书记。内设组织部、宣传部、青工部、学校工作部、少年儿童部、军事体育部、统战部和办公室。9月,撤销青工部、学校工作部,成立工业工作委员会、学校工作委员会。
市第二次团员代表大会于1955年3月3—6日召开。大会代表250人。市委副书记杨杏珍到会致词。刘显德作《团结各界青年,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充分发挥党的助手作用》的报告,朵勇作《青年团安庆市委两年来工作总结及今后任务》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第二届委员会,委员21人,其中常委8人;候补委员7人。刘显德、刘萍先后任书记。1956年7月,撤销下设工业工作委员会、学校工作委员会。
市第三次团员代表大会于1956年7月24—27日召开。大会代表350人。市委副书记杨杏珍到会致词。史宗德作《青年团安庆市委一年多来的工作情况及今后任务》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第三届委员会,委员24人,其中常委9人;候补委员5人。史宗德任书记。
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年,团市委撤销军事体育部。1958年10月,团安庆地、市委合并,内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青工部、少年儿童部、学校工作部、统战部。1959年3月,团地、市委分开,内设机构不变。
市第四次团员代表大会于1960年1月24—26日召开。大会代表610人,列席代表47人。市委副书记杨杏珍到会致词,市委书记方振华作题为《天天向上,不断跃进,做一个毛泽东时代的好青年》的讲话,李安杰作《立下革命雄心壮志,高举总路线红旗,坚决做高度建设社会主义的英勇突击队》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第四届委员会,委员41人,其中常委10人;候补委员10人。3月,恢复军事体育部。
市第五次团员代表大会于1963年3月10—13日召开。大会代表438人,列席代表48人,特邀代表13人。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周培三到会致词,李安杰作《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团结全市青年,为争取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第五届委员会,委员25人,其中常委9人;候补委员6人。赵杰中任书记。
“文化大革命”初期,全市各级团组织陷于瘫痪,学校青少年组织红卫兵。1968年8月,各派红卫兵造反组织实行大联合,成立市红卫兵代表大会(简称市红代会),作为全市红卫兵组织的领导机构。1971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团建团的指示,恢复团市委机构,红卫兵组织与之并存。
市第六次团员代表大会于1971年9月27—29日召开。大会代表723人。选举产生第六届委员会,委员46人,杨翠兰任书记。内设组织部、宣传部、青工部、学生及少年儿童部、办公室。1974年市红代会归团市委领导,1978年9月撤销市红代会。
市第七次团员代表大会于1979年4月17—19日召开,大会代表590人。市委副书记张立一到会致词。丁磊作《全市青年团结起来,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第七届委员会,委员33人,其中常委11人;候补委员10人。丁磊任书记。1981年12月团市委建立党组。是年底,筹建市青少年宫,隶属团市委。
市第八次团员代表大会于1982年8月10—12日召开。大会代表400人,特邀代表10人。团省委副书记王厚宏到会致词。丁利武作《团结带领全市青年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辉前程进军》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第八届委员会,委员43人,其中常委11人;候补委员7人。丁利武任书记。
市第九次团员代表大会于1985年9月19—21日召开。大会代表401人,特邀代表10人。市委副书记潘忠尧、团省委副书记高红妹到会讲话。胡开建作《投身改革,勇于创新,把我市共青团工作推向新阶段》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第九届委员会,委员45人,其中常委9人;候补委员6人。胡开建任书记。1988年3月团市委成立经济开发办公室,10月撤销。
安庆区划调整后,成立新的团市委,书记仲兆京。
基层组织和团员
1949年团组织筹建期间,在学校、工厂先后发展2批团员,共224人。全市有9个团支部,57个团小组。1952年底,全市有团支部321个,团员6106人。到1960年,团员增至15721人,团支部1056个。1963年精简职工后,团员减为6124人,团支部387个。1965年转入正常发展。1966年5月,全市基层团委25个,总支、支部449个,团员8132人。
“文化大革命”初期团组织停止活动。1976年后团组织恢复活动。1977年,全市有团支部1047个,团总支69个,基层团委15个,团员14667人。1987年底,团支部1588个,团总支125个,基层团委121个,团员36591人。全市有3个区团委,45个局(公司)团委。(表39—2)
【主要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
50年代,各级团组织发动团员青年参加中心工作。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制订《安庆市青年爱国公约》,踊跃报名参军,并捐献1万多元支援前线。民主建政中,100多名青年积极分子参加训练班学习,在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肃毒、爱国卫生、普选等运动中均成为运动的骨干力量。各中等学校都设有专职团的干部,协助学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文娱体育活动。
三年困难时期,开展以发奋图强、埋头苦干、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为中心的比革命志气、比艰苦奋斗、比勤俭节约、比高尚品德的“四比”教育活动。企业团组织协助调整工业,精简职工,组织青工下乡支援农业,动员青年回乡务农。1961年,在“四比”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学习党的革命传统,做红色接班人”的革命传统教育和青年红旗手(班、组)竞赛,全市评选红旗手497人,红旗班组30个,其中1名个人和2个集体获团省委嘉奖。1962年,对城市青少年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帮助中小学毕业生树立一切服从祖国需要的思想。全市累计有1.1万余名青年奔赴农村。
1963年,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各级团组织开展厂史、村史、社史、家史“四史”教育,请老工人、老贫农、老红军、老干部作报告,业余时间访贫问苦,召开忆苦思甜会,组织专题讨论,参观阶级教育展览等,提高团员青年的阶级觉悟。同年,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做雷锋式青年”的活动。团组织运用多种形式宣传雷锋事迹,引导团员青年思考“我们为什么而活,怎样书写自己的历史”,树立“遇到困难想雷锋,艰苦朴素学雷锋,多做好事赶雷锋,毫不利己比雷锋”的思想。1964年,团市委表彰学雷锋积极分子130人、先进集体17个,总结通报胡玉美公司、玻璃厂、油粉厂等单位的学雷锋经验。1981年再度开展学雷锋活动,并结合文明礼貌月活动,要求向经常化、制度化、多样化方向发展,以“街头学雷锋与岗位学雷锋相结合,走上社会送温暖与立足岗位创一流相结合,做好事与扶贫帮困相结合”。在1982—1985年的送温暖做好事、助耕包户、为您服务、城乡联谊等活动中,组织起数以千计的青工服务队、学雷锋小组、助耕包户队(组),其中纺织厂青工服务队被团中央授予学雷锋先进集体称号。1987年举办雷锋精神在宜城、全市团干部学雷锋活动日、雷锋之歌演唱会等活动,组织青工服务队等学雷锋活动组织近千个。
(表39—2)1987年共青团安庆市委基层组织和团员情况

1960年召开的市第四次团代会和1963年召开的市第五次团代会上,先后2次作出关于开展学习毛泽东著作群众运动的决议。1964年形成规模。初期,学习尚注重实效,采用因时、因地、因人和自愿参加、自找时间、自定进度、自选内容的方法,不搞形式主义。到1966年,共召开2次市青年学习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表彰一批学习积极分子。“文化大革命”期间,学习流于形式并庸俗化。
1979年市第七次团代会后,团市委对青少年进行共产主义道德风尚教育,着重抓了后进青年的转化工作。在当年12月召开的市青少年道德风尚教育表彰大会上,表彰10名“回头浪子”,其中2人被授予优秀团员称号,3人被授予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安庆港三大队原后进青工龙虎,在党团组织的教育下,成为被人们称之为“金不换”的青年,多次被省、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并担任大队长一职。各级团组织广泛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成立帮教小组。1980年,全市评选出96个先进团支部、7个先进团总支、3个先进团委、31名模范团干部和135名优秀团员。1981年8月,团市委被省团委授予“共产主义道德风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与此同时,开展“创先进团支部”和“做合格团员”教育;根据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加强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近代史教育、“主人翁”思想教育、婚事新办宣传教育等,纠正所谓“看透派”、“怀疑派”、“现实派”等错误思想和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坚定共产主义信念。1979年1月至1982年6月,共输送295名优秀团员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结合文明礼貌月活动,全市共成立142个帮教小组,帮教失足、后进青年214人,其中161人基本转化。团市委还多次组织团干部送图书到省少年收容教养管理所,并召开小型座谈会,鼓励失足少年努力学习和改造,早日获得新生。
1981年,响应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妇联等9单位的联合倡议,团市委组织开展“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在下半年的“百日赛”中,组织团员青年学习基础理论,进行“假如我是用户”等讨论和基本行为的训练,制订《安庆市青少年遵守社会公德公约》、《青少年文明礼貌规范》、《青工守则》和《青农守则》。是年底,团市委表彰5个先进区、局团委,58个“五讲四美”活动集体,195名新风尚积极分子,93个文明班级和241名红花少年。在1982年3月全国第一个文明礼貌月中,全市青少年积极参加植树、种蓖麻、辟花圃。城区青少年组织青年卫生突击队,参加集体打扫卫生。有23756人参加“为您服务”活动,工交、财贸、基建系统的青工服务队由1981年底的12个发展到276个。全市评出82个先进集体、279名先进个人,其中有6个集体和12名个人受省级表彰。各级团组织还对青年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根据市容整顿的要求,突出解决“脏、乱、差”问题。郊区适应生产责任制后出现的新情况,由276名团员青年组成35个助耕队,代耕代种困难户水田46.8亩。在1983年3月第二个文明礼貌月中,把“五讲四美”与“三热爱”教育相结合,并进行以优质服务为重点的“三优一学”(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学雷锋及其他先进人物)竞赛,相继开展“我为宜城披新装”、“尊老敬贤学雷锋”、“共产主义服务日”、“绿化我的家乡活动旬”、“自觉学身边雷锋,主动做身边好事活动旬”、“优良秩序活动旬”等活动。全市评选出70个学雷锋先进集体,265名学雷锋先进个人,其中有6个学雷锋小组和11名学雷锋个人被团省委授予文明青年集体和文明青年个人称号。团市委机关及其下属10个团组织被评为“五讲四美三热爱”先进集体。在团省委组织的全省青年读书演讲比赛中,市青年演讲团、青年农民演讲团分别获团体一、三等奖,1人获个人优秀奖,2人获个人一等奖,3人获个人二等奖。在1984年3月第三个文明礼貌月中,1000多名团员青年在狮子山和花山乡植造百余亩“青年林”,10多个基层团委承担从集贤关到五里庙10多公里路两旁的植树任务,91个助耕队、97个包户小组帮助310个包户对象耕种土地。32个先进集体获全市通报表彰。
1985年后,各级团组织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共产主义新人,促进各项改革事业不断深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先后组织“英雄在我心中”、“学英雄见行动”等教育系列讲座、“安庆青年为四化做贡献”巡回演讲等系列活动,开展青少年帮教、青少年暑教、青少年普法教育等项工作。1985年5月,团市委组织的“安庆青年为四化做贡献”报告团,围绕“四有”教育,到工厂、农村、商店、学校、部队巡回演讲。8月,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英雄在我心中”活动,作出《向一等功臣江玉平烈士学习的决定》,举办云南前线战士家属座谈会、“英雄在我心中”征文比赛和慰问前线战士活动。全市团员青年捐款3300元资助省青年慰问团赴云南前线慰问;郊区103个助耕队、1500多名团员青年为43户前线战士家属义务助耕农田。1987年春节前夕,团市委派人专程前往白泽湖、老峰乡和皖河农场看望对越自卫反击战15位烈士的家属。清明节前后,城区2万多青少年前往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祭扫并举行新团员入团宣誓。1987年成立市暑期青少年学生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团市委),组织大、中、小学生参加以“四有”教育为内容的暑期活动。同年,团市委被评为共青团系统省辖市创建活动第一名。1988年,团市委被中宣部、国家教委、团中央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单位。
劳动突击、技术革新活动
1954年夏季,安庆市遭受特大洪水灾害,全市青年近10万人次上堤,参加挑圩、抢救、排涝、运送物资等项工作。防汛中,有12名团员被评为市级防汛模范,152名团员被评为区级防汛模范,71名青年入团,输送37名团员入党。同年,团组织为发挥其劳动突击队作用,开展劳动竞赛,组织技术学习。油粉厂螺旋榨车间的团员青年订立个人竞赛标准,提前21天完成第四季度生产计划,节约电耗26.9%,节约煤耗79%。建筑业余纯才技术研究小组改进工具3件,创新工具2件,使生产效率提高1倍。木材公司储运组团员创造“筏上检尺”、“尺码零堆”工作方法,2个月中节约运费5300元。
1955年,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活动中,161名团员青年组成11个节约小组。同年秋季,380名团员青年回收钢铁材料、大小工具和零件价值约370多元。团组织还通过师徒合同、业余技术讲习班、技术交流会、技术研究组等形式学习推广先进经验,使青工技术普遍提高。是年召开全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
1956年,全市建立青年生产班组33个,青年突击队4个。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工业系统团员青年1941人中有284人分别获先进生产者、生产模范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等称号。在向科学文化进军活动中,团市委举行12次报告会,有170多名团员青年担任扫盲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举办高中补习班,组织高小、初中毕业生自学,经考试合格者达590人,其中150人被批准赴新疆、青海支援建设。在绿化安庆义务植树活动中,全市团员青年营建“青年林”、“青工林”、“幸福林”、“青年护堤林”4处,“青年苗圃”16处,育苗5万多株。在是年春节前后开展的支援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城区团员青年向农村赠送图书簿本,运送肥料;郊区团员826人全部带头加入高级社,其中190人担任社队干部,89人担任饲养员、卫生员和记工员。
在1963年增产节约活动中,成立青年监督岗,开展“节约一斤煤、一度电、一根钉、一张纸”活动。工厂企业建立青年技术研究小组,实行跟班学习、互教互学、老手带新手等,学习钻研技术,组织技术表演赛。1964—1965年,团员青年带头投入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狠抓企业管理为中心的“学上海赶先进”增产节约活动。与此同时,在城乡团员青年中开展思想品德好、完成任务好、勤俭节约好、学习技术好、团结协作好“五好”青年活动。
1979年6月,团市委组织开展“学英雄,树新风,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全市组织各种青年突击队300多个,修旧利废小组85个。9月15日,团市委召开市新长征突击手表彰大会,命名新长征突击队红旗单位10个、新长征突击手标兵15人,表彰新长征突击队39个、新长征突击手234人。是年工交、基建、财贸战线青工实现革新项目97项。1980年初,开展“业余时间增产节约创百元”活动,全市青工共创价值326万元。郊区团员青年成立200多个青年突击队,开展各种突击活动1000多次。是年,新长征突击手活动的重点转入增加经济效益和培养锻炼人才方面,开展“八小时内创一流”活动。“五四”前后,团市委组织青工技术大比武,近万名青工参加技术练兵,3000名青工参加技术比武,团市委表彰9个青年技术革新先进集体、7名青年技术革新能手、8名青年技术操作能手和600多名在比武中获得名次的青年工人。1981年,全市团员青年继续大搞修旧利废,革新挖潜,全年突击活动创价值75万多元。工交、基建、财贸系统和部分农村社队的团员青年还发起小商品生产活动,利用4个月的业余时间生产251个品种、6000多件小商品。同年8月中旬举办市青年小商品展销会,4天内展品销售一空,营业额达5210元。1983年后,团市委先后在工厂、商店、农村进一步开展以青工服务、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学科学用科学、助耕包户、优质服务为内容的新长征突击手活动。当年,全市281个青工服务队为民服务1100余次。1981年和1984年,吴江胜、黄义文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学科学、用科学标兵。1979—1985年,芦义国、黄志明、杨瑞康、汤达祺、任月英、张春生6人被团中央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染织厂团委、港务局三大队团支部、石化总厂铆焊车间团支部、石化总厂炼油厂青年突击队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队。1987年,各企业组织青工技术比武500余场,涉及300多个工种。在商业、交通等系统开展的优质服务竞赛中,75名青年被团省委命名为省优质服务标兵,20个岗位被团市委命名为青年先锋岗位。
1982年,团市委与市科委、科协、经委联合发起“青年小发明竞赛”活动,有27个单位的青工在日用工业品生产中小发明、小革新36项,报省26项,数量居全省第一。1983年元旦,团市委举办市青工小发明、小革新成果展览,展出成果43项,参观人数达5000余人次。4月,与市经委、总工会联合成立“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活动领导小组,下设竞赛和评选办公室。是年,团市委被评为省和全国小发明活动先进单位,全市有7项获省小发明竞赛奖。1984年,全市创“五小”成果362项,其中获全国“五小”智慧杯三等奖4项,获省“五小”智慧杯一等奖5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22项,获市“五小”智慧杯等级奖44项。同年,团市委被国家经委、全国总工会、团中央联合授予全国“五小”活动先进单位称号。1985年,“五小”成果达400多项,其中有17项在省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会上展出。郊区有青年专业户、科技示范户1086户,青年经济联合体27个,助耕队116个,包户组132个,参加义务助耕的团员青年1000多人,助耕对象550户。1986年,全市数万名青工参加第三届“五小”智慧杯竞赛,80%以上的企业、公司均创有“五小”成果,共512项,9个单位获市“五小”活动优胜单位称号。1987年,共创“五小”成果1216项,有3项在全国评比中分别获一、二等奖,其中市无线电厂青年集体研制的“消磁电阻工艺探索与形式”获一等奖。同年,团市委成立实用技术培训讲师团,各乡团委举办186期培训班,培训6000人。1988年实施“小星火”计划,将“五小”成果推广应用于乡镇企业。在农村,各级团组织广泛开展学科学用科学、振兴乡镇企业、劳动致富冒尖送匾、助耕包户、实用技术培训等活动。
文体活动
各级团组织经常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音乐会、集体舞会、体育竞赛、知识竞赛、读书演讲会、参观游览以及摄影、书法、美术、篆刻展览等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文化体育活动。团市委在抓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的同时,每年都组织规模较大的全市性文体活动。
1957年,团市委与市教育局等部门合作,在市人民广场(今市委址)建立儿童乐园,添置各种文体活动器材。1959年,儿童乐园扩建为少年之家,面积约1万平方米,内设图书室、体育室、游艺室、小足球场等,能同时容纳700余人活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办。
1984年,团市委、市青联联合举办青年“五四”大联欢,著名电影演员胡浩应邀为青年们表演节目。11月下旬,团市委同郊区政府、市文化局联合举办市农民首届“丰收杯”篮球赛,为建国以来市青年农民第一次球赛。1985年八一建军节,团市委组织慰问团到驻宜各部队慰问演出。10月中旬,举办“宜城青年喜爱的十首歌”评选活动。1987年,开展“团支部八小时以外文体活动创新奖”竞赛。1988年,开展市首届青年文化艺术节活动,有青年电影周、中秋赛诗会、新潮时装大奖赛、青年求知书市等17个项目。
1981年筹建市青少年宫,1984年主楼竣工,1985年元旦对外开放。全宫由主楼、运动场地和水面3部分组成,共占地3.3万平方米。运动场地和水面科技长廊、水上音乐厅等设施未实施,活动集中在主楼。主楼共6层,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设有科技、文艺、体育、游艺等34个馆(厅、室)。工作人员22人,聘请宫外辅导员18人。1985—1988年举办各类报告会、演讲会,各级书画、摄影、集邮、科技展览,以及文艺演出、联欢活动等;开办32个专业青少年培训班,培训学员11500人,向大中专院校输送近百名学员深造;青少年学员在全国、省、市级专业竞赛中获奖250余项。共接待日本、墨西哥、美国、联邦德国友人及港、澳、台胞250人次。市青少年宫为全省青少年宫协会会长单位。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